? ? ? 《無聲告白》是我開年后第一本看了兩遍的小說,作者從家中第二個孩子莉迪亞的死切入,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非典型”美國家庭中每個生命的創(chuàng)傷與救贖。
? ? ? ?來自偷渡華裔家庭的父親詹姆斯,一生都在努力變得和其他人一樣;無法忍受自己母親家庭主婦一般生活的母親瑪麗琳發(fā)誓要成為有自己事業(yè)的“不一樣”的女人。兩個人沒有達成的期待都在拼命擠壓第二個孩子——長相不太“中國”且愿意犧牲自己換取母親的愛的莉迪亞。在家中,莉迪亞被母親成為“不一樣的人”和父親“成為受歡迎的人”兩種期待拉扯擠壓,她受到的高度關注和控制與哥哥內(nèi)斯、妹妹漢娜被長期忽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書的動人之處在于,每個人似乎都渴望吶喊出自己的需要,但卻并沒有人聽到,這可能是“無聲告白”的寓意所在吧……
? ? ? ?哥哥內(nèi)斯即將升入大學,精疲力竭的莉迪亞在即將失去脆弱但是唯一的支撐之際,懷著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走進湖水。她的死終于換來整個家庭遲到的療愈,但她渴望的救贖和成為自己的美好期待,卻終于成了煙花般絢爛的迷夢……
? ? ?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