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數學中,所謂的質數是只能被1和它自身整除的數字,質數看似簡單,卻不那么普通。而質數家族中,如果某兩個連續質數中只間隔一個數,那么它們就被叫作孿生質數,如3和5,11和13,41和43。在《質數的孤獨》一書中,男主角馬蒂亞將自己和愛麗絲比喻為兩個相鄰卻永不能靠近的“孿生質數”,它們很近也很遠,多疑而孤獨。
? ? 每個人都有那么一刻覺得自己是孤獨的,激昂的人也難免會覺得周遭很陌生,而在這一講述靈魂之遠近的小說中,也同樣寫出了生命的悖謬。
? ? 馬蒂亞在年幼時弄丟了發育遲緩的雙胞胎妹妹,于是時而用刀劃破手心舒緩壓力,愛麗絲先在嚴苛父親的教導下意外殘疾,后又遭受同校女生的欺凌,從而抗拒一切油膩的食品。馬蒂亞拒絕了整個世界,愛麗絲卻感覺被這個世界拒絕。
? ? 某一次聚會,兩個同樣孤獨的心靈認出了彼此。就如同兩個質數,總是有共同的物質,能夠輕松的走到一起。但可想而知,悲劇也是必然的。外在的相似難以掩蓋本質的不同,馬蒂亞可以為幾個簡單的字飛奔回愛麗絲身邊,也終要發現愛麗絲的人生軌跡與自己相去甚遠。橫亙在二人間的藩籬,用貌合神離來解釋也再恰當不過了。當質數和合數的差異被排除后,質數本身還是要回歸孤單,成為異己。
? ? 我更愿意把這本書看成一部剖析自我的小說,一部心靈史。記實的,敘事的,抒情的,看過了強烈的對抗情節,這種細碎的描述反而會讓人心里癢癢的。孤獨對于個人是絕對私密的,作者通過第三者切入的方式來描寫,正符合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區別于一般大團圓的結局,馬蒂亞的離開和愛麗絲的拒絕婚姻,也不免讓人唏噓。
? ? 小說中,作者剖析著每一個人物,甚至于偶爾出現的配角,描摹著所有細微之處承載的痛苦情感,直到最后也沒去救贖。受傷的人總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把這種傷害傳遞給他人,無論是你絮絮的抱怨,憤懣的吼叫,刻意的無視,或者是低微的啜泣,最終化為一個悲情的故事。
? ? 值得注意的,作者選擇質數的物質來講述了這個關于成長的故事,只是我們表達的不明顯,早早的將它牢牢地砌在了一座僅自己可見的房子中。或者說,我們借此成為了那個對立面的人。
? ? PS:書籍用一組連續的質數編目,閱讀過程中,我總是先去查找一張紙的正反面是否是一組孿生質數,想想也是沒誰了。
? ? 另,離上一次寫東西已過去了6年,想開個貼子說點啥,提筆詞窮,深感對不起讀過的書和拜過的師,再次撿起,勿忘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