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對吃的文化也是很講究的。我國古代人不僅很愛吃,并且很會吃。也因?yàn)檫@樣,才造就了我國八大菜系,各個菜系風(fēng)格獨(dú)特,美食品種眾多,形成了龐大的中國菜系。
? ? ? ? 當(dāng)代人們在美味的菜肴面前,很多人都以吃貨自居,其實(shí)中國古代的吃貨們在追求美食的享受上不比當(dāng)代吃貨們差,甚至更勝一籌。
? ? ? ? 今天我就為大家分享幾位中國古代比較著名的吃貨與美食的故事。一起看看歷史上的老饕們,都為了吃做了什么事。(以時間先后順序介紹)
美食屆的尊師——孔子
? ? ? ? 孔子非常的喜歡享受吃,孔夫子不管條件好壞,就包括他在周游列國的時候,對吃的追求和品質(zhì)都是極其有要求的。
? ? ?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就是他提出來的,還有所謂的“八不食”,從火候,刀工,衛(wèi)生等等方面都做了要求。怎么樣,老人家必須是個資深吃貨,才能對吃做出這么細(xì)致嚴(yán)格和總結(jié)。
? ? ? ? 可以說孔老夫子。無論在教書育人上是老師,在吃上面也可堪稱為人師表。
神仙美食的發(fā)明家——劉安
? ? ? ?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被封為淮南王,這樣給大家介紹他,大家可能覺得這人好像也并不是很出名啊。那換種方式向大家介紹這位古代吃貨。
? ? ? ? 提起豆腐,想必大家不會陌生,無論你在中國的哪里,都會看見無數(shù)種用豆腐做成的美食,高檔宴席還是家常炒菜幾乎都會有豆腐的現(xiàn)身。豆腐發(fā)明者就是這位王爺——劉安。
? ? ? ? 相傳這位王爺喜好煉丹,有一天碰見神仙告訴他長生不老藥的秘訣,就是磨碎豆子做食物,于是就有了被稱為神仙美食的豆腐。
? ? ? ? (在和大家說一個小故事,傳說劉安吃了仙丹之后,飛天當(dāng)了神仙,就連家里面的雞和狗也因?yàn)槌粤讼傻ざ硷w到了天上。這就是“一人得到,雞犬升天”的由來。上面的配圖就是人們想象的當(dāng)時場景。)
精通食物特性的專家——曹操
? ? ? 眾所周知,曹操是東漢末年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詩人。但是沒聽說過他是美食家啊,他怎么成了古代著名吃貨了?
? ? ? ? 其實(shí)很少人知道曹操專門寫過一本《四時食制》,就是指導(dǎo)人們在四季如何飲食的,告訴人們在不同的時節(jié),食物的特性如何,要注意什么等等,寫的很清楚。就憑曹操寫的這部《四時食制》,你還會懷疑他的專業(yè)程度么?沒有資深的吃貨身份,能懂這些?
? ? ? (曹操殺持才放狂的楊修時,也是一句“雞肋”就把楊修殺了。能用食物當(dāng)口令的,不是吃貨是什么?)
書寫全國上下,吃遍大江南北——蘇軾
? ? ? ? 說蘇軾是著名吃貨,想必大家第一映像就想到了東坡肉。其實(shí)用蘇東坡命名的美味不僅東坡肉,還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摻、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 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等等。
? ? ? ? 蘇軾一生歷任江浙、中州、南粵各地,嘗遍了各地的美味佳肴,寫過許多反映各地佳肴名撰的詩文,如《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饞賦》。他在自己的詩作中以老饞嘴自居,這些作品里面足以反應(yīng)了他對飲食烹調(diào)的濃厚興趣和品嘗佳肴美味的豐富經(jīng)驗(yàn)。
? ? (再為大家奉上蘇軾一首《豬肉頌》:凈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jià)賤如泥土。貴著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死也不忘記吃——金圣嘆
? ? ? ? 金圣嘆因?yàn)榕⒈姸嘟?jīng)典被人們記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批注的《水滸》太深入人心,《西廂記》能夠流傳也是因?yàn)樗耐瞥绾屯苿印?/p>
? ? ? ? 但是金圣嘆平常除了批注經(jīng)典名著以外,還很喜歡研究吃,也喜歡向大家分享做美食的方法。
? ? ? ? 當(dāng)他就快被殺的時候還不忘記給獄吏傳授美食心得,他趴在獄卒耳朵邊指著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
? ? ? ? 還有一個版本說他當(dāng)時留下的美食秘訣是說用煮的雞蛋和醋一起吃很美味。
? ? (這兩種吃飯,我聽說很久了,一直沒試過。不知道是不是很好吃?)
美食皇帝——乾隆
? ? ? ? 乾隆皇帝是出了名的喜歡微服私訪的皇上,名為微服私訪,實(shí)際更多的是乾隆旅游而已,那么旅游也不過就是逛吃逛吃。
? ? ? ? 因此,乾隆所訪之處,基本也就被他吃了個遍,跟乾隆有關(guān)的美食故事不勝枚舉。像什么乾隆和鯽魚湯,乾隆和松鼠桂魚,乾隆和魚頭豆腐等等的故事。
? ? ? ? 而且在江浙一帶,很多菜肴都喜歡拿乾隆來當(dāng)代言人。可以看出乾隆是一位出名的吃貨。
? ? (在分享一個小故事,乾隆一次在游杭州西湖時,突然天降大雨,跑到附近一家村姑家避雨。村姑比較熱情好客,泡了一杯龍井茶給乾隆喝,乾隆一喝這茶感覺太好喝了,有不好意思開口要,又不能直接表明自己皇帝的身份,最后趁村姑不注意偷了一把龍井茶藏在自己便服里面的龍袍內(nèi)了。雨停后,乾隆繼續(xù)游山玩水,路過一炒蝦仁的店鋪,作為資深吃貨的乾隆就進(jìn)店品嘗品嘗,突然想起自己有剛剛偷來的龍井茶,于是將便服里面的茶取出遞給店小二,吩咐店小二去泡茶。店小二正要泡茶時,打開仔細(xì)一看是一件龍袍,嚇得亂了陣腳,慌亂之中拿著包著茶葉的龍袍跑去廚房,把龍袍遞給廚子看,告訴廚子,皇帝來咱們店里了,這廚子一聽圣上駕到,更慌的不要不要的,錯把店小二拿進(jìn)來的茶葉當(dāng)成蔥段撒在正在炒的蝦仁上。誰知歪打正著,用龍井炒出來的蝦仁鮮嫩可口,無比好吃,乾隆吃后大為欣喜。從此這道忙中出錯的龍井蝦仁成為了杭州著名美食。)
喜歡吃,就得認(rèn)真記錄——袁枚
? ? ? ? 說起吃貨,清朝才子袁枚更是不用說,袁枚寫的《隨園食單》,完全就是清代日常飲食菜譜大全。會做飯的吃貨最可愛,更何況袁枚還是烹飪專家。
? ? ? 《隨園食單》這本書不但詳細(xì)描述了326種南北菜肴飯點(diǎn),而且還介紹了種種烹飪技巧。從選材到品嘗,美食的醞釀到誕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這本書中都有涉及,簡直不能再全。袁枚還把某菜什么做法,出自何家都寫得清清楚楚。
? ? ? ? 這部書自問世以來,長期被廚者奉為經(jīng)典,英、法、日等大語種均有譯本。熱愛美食,影響廚界,吃貨界最高修養(yǎng)者非袁枚莫屬。
? ? ? ?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悠久,美食文化也當(dāng)然悠久,從古至今的吃貨們數(shù)個三天三夜也數(shù)不完。今天就暫時為大家分享這幾位為中國吃文化做出了貢獻(xiàn)的吃貨,他們不僅愛吃,而且愛研究吃,我們應(yīng)該向他們這些偉大的吃貨致敬,沒有他們的喜歡吃和研究吃,或許今天我們飯桌上又少了許多美味佳肴。
? ? ? ? 所以說,我國美食文化的發(fā)揚(yáng)光大,離不開我國古代每一位“吃貨”的貢獻(xiàn)。所以請珍惜你身邊的每一個吃貨哦!(在悄悄說一句,我可是很珍惜很珍惜我身邊的吃貨的哦!嘿嘿。。)
? ? (本文作者秋風(fēng)不悲畫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