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周六,想跑偏一下,回顧一下這一年看的書(不包括專業書,不包括買了卻沒看的書)和一些與讀書有關的心情與故事。
? ? ? ?年初看的《人生不過如此》,林語堂的。因為去年看了他的《生活的藝術》,對林產生了興趣,就開始看這本,因為是隨筆散文,看的比較快。后來還買了他譯的《浮生六記》,不過尚未看完,但是里面的陳蕓果然是美好之極。
? ? ? ? 生日的時候買了幾本小書,很閑適地看完了聶魯達的《疑問集》,非常有趣,比如“在我睡覺或生病時,誰來替我生活?”還有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特別細膩,比如“我想,世上的的確確有多種多樣的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活著。產生這樣的感覺還是第一次。想到這里,眼淚不由得奪眶而出,我實在好久未曾哭過了。”
? ? ? ?4月那一陣,整個人懵的狀態,只想極力逃避,一個人去現場參加梁曉聲老師的新書見面會,站著聽完了兩個小時的講座,買回來老師的《生命何以高貴》,感受到老師的情懷,也很認同老師說“年輕時要做個三分欲望,七分理性的人”的觀點。中午見完朋友,又去看劉軒老師的見面會,買了《祝你好運》。6月和朋友參加了曹文軒老師的見面會,買了老師的新作《蜻蜓眼》和小說《草房子》,但是很遺憾還沒有看完。
? ? ? ? ?有一段時間,深為自己的狀態困擾,買了一本《懂得愛》,出乎意料的,除了受到要勇敢愛別人的啟發外,里面的這段話反而給我更大的震撼。“成長過程因為角色而得到贊賞的人,容易把自己物化,碰觸不到自己更深的本質,因而容易自恨,缺乏使他們回歸生命本質的自我覺察和自我接納。”覺得恍然大悟。而《霍亂時期的愛情》也是在這一陣看完的,周末的午后,一杯咖啡,還記得當時的心情。
? ? ? ?后來,又看了《緣緣堂隨筆》,《人獸鬼》和《皮囊》。都是散文隨筆,不過讀皮囊的感覺并不那么好,覺得痕跡略重,感情略刻意。后面兩本大部分是在六月底往返煙臺的高鐵上看完的,閨蜜結婚,我做伴娘,個中滋味,非常復雜,也是在這次后暗自發誓不再做伴娘。再加上中間經歷的一些事,現在還是會想起那個桃子。其實非常喜歡在高鐵上看書,五一回家看完了《祝你好運》,十月份去上海出差,看的是劉瑜的《民主的細節》。
? ? ? ? 后半年,仍然有看些輕松的比如《夜鶯與玫瑰》,賈平凹新作《自在獨行》,胡適《四十自述》,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等。更多地開始看一些實用的書,比如《匠人精神》,《秘密》,《優雅》,《萬萬沒想到》,《把時間當做朋友》,《國富論》,《麥肯錫工作法》,《自控力》。每一本書都能得到啟發和感悟,當然更多地還是要反觀自己的生活。
? ? ? ?2016讀書之路大概如此。去了一些實體書店,見了幾位作家,買了一些書,有經典還有新作。
? ? ? ?但是,讀的不夠快,很多買的還沒有看,而且讀的種類不夠豐富,基本在散文隨筆小說和實用書類,今后還是要加大難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急需深入思考和輸出,幸好,發現了自控力lab,結識了優秀的隊友互相鼓勵和監督。
? ? ? ? ?2017,繼續前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