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在社交網絡里面添加對方,尤其是成功加上你想要加的人,是個包括技術和藝術的管理行為,大點講就是管理(管理主體組織并利用其各個要素(人、財、物、信息和時空),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該組織目標的過程)。小點講是別人為什么要加你的——你的個人品牌印象管理。現在任何一個“我”都可以是一個“超級個體”,經營好“我”這家公司,實際上最簡單的就是從“印象管理”開始,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我們如何管理者別人眼中的印象(更快更有效的加上對方為好友)。
當然,比起個人品牌等概念,印象管理其實也不是什么新概念,但是可能沒有像個人品牌這個詞匯那么廣為人知。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是指一個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影響別人形成的對自己的印象的過程。印象管理,有時又稱印象整飾,是指人們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恰當的印象管理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可以使交往順暢的繼續下去,是人類文明的標志,個人修養的量尺。試圖使別人積極看待自己的努力叫獲得性印象管理;而盡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別人消極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護性印象管理(本段來自互聯網搜索)。
印象管理的WHAT和WHY已經說清楚了,接下來按照套路,作者應該可以開始講講HOW也就是我們如何對我們的"印象"進行管理了。但是今天我們先總結下套路,個人印象管理的策略應該包括:保持形象的一致性、合情合理的自我美化、鼓勵別人談論自己、借助工具和平臺。另外包括的印象管理范圍應該包括:朋友圈印象、社交網絡印象、面基印象、語音直播印象、添加別人為好友時的套路印象、屌絲見女神時的印象、迷妹見男神時的印象等等。今天我們以小見大,重點來談一談,添加別人為好友時的套路印象,正所謂“只要印象管理好,添加對方分分秒,但非一朝一夕成,關鍵還得用技巧”,接下來作者總結自己在社交網絡混跡多年的心路歷程,總結整理一些“如何在社交網絡里更快的添加對方為好友”小技巧給到大家。
如何在微信里經營好印象快速連接上對方?
無論領英還是微信,擴大我們自身在這個由我們本身+好友構建起來的社交網絡的影響力,其一最重要的事實就是:增加我們在領英/微信的好友基數,基數不多更別提質量和進一步影響別人了。而關于增加社交網絡的好友基數,作者也反反復復在不同的原創文章中都有提及:將你的高潛客戶和鐵粉名單整理成XLS表格——導入到網頁版的QQ同步助手——手機安裝QQ同步助手同步通訊錄到手機通訊錄——打開微信和其他社交網絡“查找通訊錄好友”的功能——逐一添加成為微信好友,記住微信好友數量不要超過5000;QQ同步助手登陸地址http://pim.qq.com,把重要候選人導入通訊錄再轉化成為微信好友的通訊錄,可以在其模板基礎上,按照公司名+姓名+職位命名一個候選人的“名字”,添加上對方的手機號(用于識別是否注冊了開通了微信)郵箱(用于識別是否注冊了領英或微博);
你本身的頭像、個性簽名、ID號、微信朋友圈封面圖都構成了別人對你的第一眼印象,在分享如何在微信里經營好印象快速連接上對方這個話題之前,作者還想擴散下多分享幾個點:例如在自己的微信群昵稱加上個人網站域名,這樣主動創造鏈接入口,在微信群里面聊天的時候,如果群成員設置顯示群昵稱,被@的時候網址可以被點擊;加上個人手機號則可以找其他群成員設置顯示群昵稱,看到對話的時候,可以看到你的手機號,如果點擊手機號可啟動撥打狀態;這些不算技巧的技巧都在指向一個目的:增加自己的曝光機會!此外以下兩個基本原則,可以讓你在微信里更好的拓展陌生關系(添加別人的時候發送的參考文字):
1、找到共同的點(行業/興趣/愛好/公司/職業/好友/出生地/畢業院校/所在城市/微信群)前提是你已經對對方有了一些碎片化的了解
學姐你好,我們是復旦校友!
原來你也做咨詢!
老表,我也是來自大江西的!
看了您寫的關于個人品牌的文章,表示欽佩
原來你也在大眾點評呆過
XX公司老同事,我們擦肩而過
求推薦上海迪士尼攻略
李總推薦我來對接你一下(李姓/百家姓排名第一)
我是王總的前同事(王姓/百家姓排名第二)
前女友的閨蜜
2、無后患的抖機靈(合情的理由)
我換微信號了!
QQ用的少,微信加一下吧?
微博上的少,微信加一下吧?
請加我這個新的微信號
你怎么把我刪啦?
上次的活動上我們聊過!
翻出名片夾想加你微信聊聊近況:)
微信轉你上次的照片:)
微博知乎領英粉你N次,求通過
你的粉絲一枚,請通過!
關注您有半年了,忍不住加你
3、逗逼賣萌一起上(善意的借口)
我們想贊助你!
夜已深,聽說你也想靜靜?
我想親自微信紅包打賞你!
支付寶沒錢,我微信轉你!
隔壁老王!
查身份證查水表!
如果你沒有男朋友,介意有一個嗎?
終于找到你的微信了!
告訴你一個關于你的八卦
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那年你18,我也18......
如何在領英里經營好印象快速連接上對方?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先了解一些事實和數據(來自官方):81%的人使用LinkedIn免費賬號;第一級聯系在500~999人的最多,達25.2%;成為1~9個LinkedIn Group成員的人最多,達33.1%;每星期花在LinkedIn時間為0~2小時的人最多,達43.2%;最有用的功能是知道誰看了你的profile。那么問題來了:
1、怎樣將LinkedIn的人脈資源分類整理并且做到實時響應別人?
不要求快、有計劃的擴張,做好TAG分類
Connection導出XLS+OUTLOOK,connection-設置(https://www.linkedin.com/contacts/manage_sources/)
OUTLOOK,添加LinkedIn社交網絡,注意一度人脈的NewsFeed
Connection導出XLS導入手機通訊錄,通過其他社交網站Reconnect
Save connection(添加專門的TAG)
其他人脈列表整理成XLS,導入到LinkedIn(Upload contacts file、Invite by individual email)
創建去中心化的群組,用一個群組的名義邀請、激活更多潛在人脈
火狐的標簽(在標簽頁中打開書簽組,每次批量“看望”人脈,留下腳印)
OUTLOOK(connections@linkedin.com)創建收信規則,添加成功的候選人小紅旗標注
用印象筆記(也可以裝載到OUTLOOK)
Chrome等瀏覽器的插件
移動版本LinkedIn+越獄后的Contracts+Blink
Lion是哪些LinkedIn Open Networker
2、怎樣將LinkedIn的資源和別的地方的資源比如微信/微博/QQ/通訊錄整合起來?如何在LinkedIn上挖掘更多的候選人?
XLS+QQ同步助手,整理成超級通訊錄,開啟所有社交網絡的“綁定通訊錄”功能,進行好友識別
Group里面去加人(group-member-connect)
IPAD里面的people you may know
永遠記得有規劃、有目標擴張自己的network(connection、group),這是最實在的
找到一定數量的人脈節點(hub)
3、在沒有被對方接受邀請的情況下,怎么樣通過LinkedIn高效的建立與對方的聯系?
火狐的標簽(在標簽頁中打開書簽組,每次批量“看望”人脈,留下腳印)
邀請了沒有成功的Manage imported contacts(更改邀請的message正文)
Connection導出XLS導入手機通訊錄,通過其他社交網站Reconnect
4、LinkedIn除了找人還有什么用處?
建設和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Connection、Endorsement、Recommendations 、Projects、Publications)
做行業人才分布的信息調研Talent Mapping(Advertising -Campaign Manager- Create Ad Campaign-Targeting)
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多將心比心的想想對方:他要什么?他不想要什么?他在什么時候最想要?我能通過什么方式幫到他?還能更快嗎?還能更有效嗎?還能更好嗎?像他這樣的人還有誰?分布在哪里?如何快速連接他?
不確定性時代,學習是最好的投資,學習掌握通用型的技能(例如提升審美能力——學習PS和AI等設計軟件,提升工作效率——學習OFFICE系列軟件和各類新媒體新工具),則是性價比最最最高的投資!經營自己的人脈網絡和實踐,是值得深入探討研究的。
如何最大化拓展和經營個人的社交影響力?這個答案已經非常明顯了,沒有多快好省!!必須有合理的期待,通過持續拓展陌生人脈(弱關系?)+有效經營熟悉人脈(強關系?),另外還要持續迭代個人品牌的價值、傳播個人品牌的價值(讓你的價值可搜索/可傳播/可體驗)。還是那句老話:歡迎和我一起探討交流個人品牌建設與經營的那些事。
END
借見智庫《個人品牌訓練營》
第二期 體驗沙龍
借見智庫《個人品牌訓練營》體驗沙龍第一期參會人員合影
活動時間:2月23日(本周四)19:00-21:30
活動城市:上海徐匯眾創空間斜土路2088號2樓(近東安路地鐵站)
分享嘉賓:王文佶、歐陽澤林
參會人數:僅限30人,先到先得/審核后視為成功報名
參會費用:本期免費(兩天完整課程原價¥5888)
報名方式:點擊?閱讀原文?進行報名
18:30-19:00 ? ?活動簽到
19:00-20:00 ? ?如何精準個人定位
20:00-21:00 ? ?如何建設經營在線個人品牌
21:00-21:30 ? ?互動問答/合影留念和社交
王文佶:23年世界500強HR高管,外企第一代職業經理人;11年德勤大中華區招聘總監,在任期間以招聘創新屢獲殊榮:新三版掛牌咨詢公司COO/CEO;投資、參與創業項目四個,其中“數聯尋英”(大數據招聘)獲2016云計算大會優秀創業項目;兩個招聘領域社群組織(招聘兄弟會智領薈VHR)的聯合創始人和創始成員;第一部HR眾籌網絡劇“我們辦人事”(全網1億點播)投資人/編劇;復旦港大企業家俱樂部負責人之一,2014年復旦年度校友候選人;
歐陽澤林:招聘服務行業從業十年,是國內最早從事新媒體招聘和雇主品牌傳播的研究和實踐者之一,海內外社交網絡重度用戶。致力于幫助雇主和個人在當今數字時代做好雇主品牌和個人品牌的【渠道】建設與運營還有【內容】生產和傳播;著有50萬字以上的人力資源領域的收費內容作品,被眾多全球及中國知名企業(通用電氣、德勤、億滋、高通、金佰利、費列羅、中國移動、百度、騰訊、網易、攜程、京東等)以及人力資源乙方公司付費采購參考和學習;
本文作者:歐陽澤林 | auyung.com(借見智庫聯合創始人)
本文由借見智庫(公眾號ID:jiejianzhiku)原創發布。若需引用或轉載,請聯系我們(微信添加 jiejiankefu 添加時請備注:文章轉載 ),其他合作機會請郵件auyung@51jiejian.com
?2017 借見智庫已經入駐領英/知乎/等渠道,歡迎與我們再次連接,借見智庫對所有相關的在線品牌資產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