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自我探索之路,如同《岡仁波齊》里面的朝圣之路,每個人有不同的路,都靠自己一步步走。
1: 靈魂的站點
每一位走進課堂上的人,都是從沉睡中驚醒的人。本體的墮落,錯誤的人格,帶領我們在世界橫沖直撞,遍體鱗傷而不知所錯。當我用生命的全部愛兒子的時候,他卻感受到了窒息,我卻詫異著世事難料。當進入青春期孩子,怒訴我不愛他,不懂他,與我對抗時,生命中最后的一絲希望幻滅了,我逃離了家,想離開這個冷漠的世界,我扛不住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我要逃離痛苦的煎熬。在與生命告別時,父親的電話打過來,我撕心裂肺的哭,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幻象破滅,愛已冰封,被世界拋棄毫無留戀,此時唯有父親的生命喚醒我對生命一絲希望。
當我們蓋不住卡點,走到無處可逃的痛點,才揭開陰影面,面對真相,穿越痛苦與本體(真實的自己)連接。
2、本體的墮落
在動態靜心過程中,每一次呼吸都是生命的體會,隨著呼吸的打亂,隨著大地的扎根,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進入呼吸練習的時候,瀕臨死亡的體驗逐漸升起。我看見了一個5歲左右的孩子,在一個大大的水晶球中間,身上穿著黑色的馬褂,左手邊掛著黑色祭奠的花。恐懼,深深的恐懼,這么小的孩子,在這個靈堂中,整個水晶球就這孩子一個人,靈堂在祭奠什么?她在呼喚什么?恐懼死亡?恐懼分離?她的父母呢?拋棄了孩子嗎?為啥留下孩子一個人在撕心裂肺般的哭?她還這么小,世界拋棄了她,她該何去何從?這樣的場景讓我呼吸困難,快要窒息,只能拼勁全力吸一口氣,接著都是全身顫抖的捯氣,不停地在捯、在抽,孤零零的靈魂在水晶球里面茍延殘喘,面對世界的冷漠而深深的絕望。哀莫大于心死,被世界拋棄了的孩子,活著也如同于行尸走肉,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一潭死水。
去年二階所有的記憶都是在13歲之后,媽媽的無休止胡鬧糾纏,父親的無奈與忍讓,冰冷的氣氛驚恐的孩子,隨時隨地都在處于戒備狀態,一個表情一個臉色都會讓心臟撕裂。關于13歲之前記憶幾乎沒有多少印象,只記得兩三個場面,都是在玩樂,很美好。
這一次穿越看見了這個深深絕望無助的小孩,從那時起這個孩子雖然活了下來,但這個世界與她沒有什么關系,已經把自己給搞丟了,感知不到愛的存在,所有的行為都在對抗這種被世界拋棄的絕望,冷漠的行走在路上。
這時候浮現出楊絳的一句話:我與誰都不爭,與誰爭我都不屑!
我渴望和諧、渴望被看見、渴望被肯定……所有的幻想都是來自于外界,當這些得不到的時候,我就不要了,給我都不要,退回到我的水晶球里,誰也別來打擾我,我也不想出去,讓我的心在這個空間里無聲無息的逝去。
我看見了你的冷漠、看見了你的逃離、看見了你的對抗、看見了你的絕望。我想拯救你、喚醒你,可是我是那么的無力;我想與你一起撕心裂肺的哭泣,想與你一起控訴這個冷漠的人性,可是我要做個勇者,沖破幻象,即便深陷泥潭也要仰望星空。
3、穿越
內心深處特別渴望愛,但從未感受到愛。封閉的心,孤獨冷漠。當老師說:沒有愛,你活不到今天!頓時淚崩,我這樣封閉起來過得挺好的,很平淡,為啥一定要感知痛呢?卸下防衛機制,我能活下來嗎?
去年的二階我做了穿越的個案,倔強而固執,撕掉面具的驚恐,與父母和解的對抗,即使跪拜也是屈就于環境,內心從來沒有想過要原諒。今年師怡的個案再一次震驚到我,重新穿越了一次。我看到了面具下的冷漠,看到了內在小孩的無助,看到了父母的愛,看到了連接本體的喜悅。我愿意臣服,愛一直都在,只是冷漠阻隔了愛。
4、和解
在做臨在中表達的體驗活動中,我看到了自己愛孩子的背后是控制,是抓取,我用孩子來填補我內心的匱乏。當我做父母的時候,扮演孩子的人真實的吶喊、呼喚,讓我心痛到窒息,這些聲音何嘗不是我的孩子心聲啊,一聲聲的呼喚、只為他能回到自己的中心,活出自己本來的樣子。而我卻一直在控制著他,希望孩子能按照主流文化的標準生活,為了我的面子,為了我的舒適,讓他迎合我,從來都沒有真正的看到孩子,他的心門是我親手關閉的。
當我做孩子的時候,我除了恨還是恨,沒有悲傷沒有期待。我看見了我的冷漠,我看見我的倔強,我看見了人格面具下的自私,我還依然故我毫無覺知。當我躺在媽媽的懷里的時候,媽媽說:對不起,孩子,媽媽以前可能傷害了你很多,請相信媽媽始終都是愛你的,原諒媽媽吧,對不起,謝謝你,請原諒,我愛你。這是多么大的能量啊!
我只為那一份“被看見”未滿足,絕望后不再相信任何人,在人格模式中,我看不到、聽不到、接收不到,我退縮、隔離、麻痹,愛也進不來。這一次我看見了這份來自源頭的愛,放下了固執,放下了對抗,深深地感受到愛的暖流流經過身體。
接納、允許、和解……帶著愛前行,每一次體驗就在你每一步每一步的路上。真正的朝圣,是在去遠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里面的家。
感恩陳浪老師、秀文老師,各位同學們!感謝大家四天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