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目的是什么?
溝通的目的:不同價值觀的人交換意見,表達訴求,找到平衡點,找好合理的方案。有些人可能覺得溝通是說服別人,但兩個不同價值觀的人,真正說服對方是完全不可能的,而是達到一個平衡點。溝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做某個任務時,完成的效果并不好,請教同事后,才發現之前所說的方法是錯的。用新的方法后,任務順利完成,工作效率提高。
溝通需要表達清晰,更重要是傾聽,明確對方的意思而不是你以為的意思。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別人還沒有說完的時候,就反駁別人,其實連對方的意思都沒有聽懂,這樣的溝通很低,也很容易引起爭吵,這是我們要注意的。先傾聽,聽完對方的話,理解清楚她的意思,再說:“按我的理解,你是這個意思吧。”當不認同對方觀點,發表自己觀點的時候,要說出觀點與事實論據,語言不要有攻擊性。要保持一定的界線,盡量不要越線。若不幸討論有火藥味的時候,可以中場休息,讓雙方冷靜。
與程序猿溝通
程序猿有很多優點,如踏實、勤奮、真誠、能吃苦等,為了更好地與程序猿溝通,平時適當學一點技術, 多多請教工程師們,多與他們玩耍。出現溝通問題,大多數是因為產品經理的不合理要、新增需求、頻繁改動所導致的,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要做到以下5點:1. 明確你的產品需求和意圖,設計出清晰明確的業務流程和產品原型;2. 表述你的成果,與程序員反復探討業務流程,在設計流程時有疑問之處此時可進行交流;3. 明確業務流程,并讓程序員用自己的理解敘述,直到符合自己或雙方達成共識的結果;4. 向程序員展示原型交互,如果此時原有業務流程已有改變,則展示關鍵點;5. 如果一切順利,則在最后明確產品成果,交由技術人員實現;如果存在較多的調整,則回到頂部重新再走。
與運營溝通
需求有部分來自于運營人員,你若不能與運營人員良好地溝通,無法獲得需求的完整內容,更談不上明確需求了。要換位思考,當運營人員發現產品暴露出的問題時,他們希望產品人員能夠盡快解決問題的方案,應該多傾聽運營人員給你反饋回的最終結果和細節。
對外行解釋專業問題
如果講專業術語,聽不懂,講大白話吧,問題講不清。那怎樣講?注意專業術語所占的位置,說話的步驟:第一,先用大白話交流。第二,用專業述語總結。第三,利用大白話與專業述語解釋。這其實就是對外漢語專業問題,就說給專業形象的一個標準模型。舉個例子,最容易讓你放心的醫生一般都是這樣的醫生先詢問你的基本信息,然后會跳出一些推測,你淋雨,吃辣椒了吧?這些地方其實都沒有什么專業術語,就是你的感受你的生活最后他得出一個正式的診斷,醫生就說,你這是急性腸胃炎。這時專業述語出現了,于是醫生說,這個病通常是由什么引起的,應該怎么樣治療。醫生這樣說很容易讓人放,他說得專業,我又聽得懂。我們應該多從聽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說話的內容,以免對方聽你說話后,說一句:請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