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意思,大家應該都知道,胸有成竹者自然對竹子認識深刻,能夠落墨不多,而雨態風姿,各得其妙。類似畫竹,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希望成為某個看起來毫不費力的大師呢?
1.眼中之竹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文同,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風下雨,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里頭鉆來鉆去,他用手指丈量竹結的長度,記錄竹葉的密度。就這樣,遠觀,近看,撫摸,風里看,雨里看,長時間的看,最終他眼里就有了竹子的樣子。
他深知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狀有什么變化;在陰晴雨雪天,竹子的顏色、姿勢又有什么兩樣;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和在明凈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這個過程就叫眼中之竹。
2.胸中之竹
眼睛是通往心靈的窗戶,眼中之竹有了,其實也是心中之竹有了。通過幾年累月眼睛的不斷觀察,竹子的各種特征也早已在心中刻畫好了樣子。
胸有成竹,其實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已經包含了個人的情感和加工,其實是一次飛躍。正是因為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所以才需要畫中之竹來具體化,畫中之竹的的意境才各不相同,借以表達做畫者的內心。
3.畫中之竹
我們都看到過很多好看的畫,有的只有寥寥幾筆,但是卻美不勝收,妙不可言,有時候也忍不住感嘆,這么簡單,我也能畫出來,當你起筆之時,便會發現,差距非常明顯。
是的,我們的眼睛看到很多看似簡單容易的東西,讓我們覺得很好完成,但真的去實施起來,才知道困難重重。是什么原因呢?很簡單,因為功夫氣候不足。
想完成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飛躍,須有高度熟練的技巧,而這高度熟練的技巧,是要通過長期艱苦的勞動才能獲得的。
所以,所有你想做好的事情,其實都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作為成年人,我們心中其實都有了竹子,最重要的其實是轉化出來,成為我們手中之竹。這個過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為何難呢?你的心中之竹是經過仔細分析自己觀察得來的嗎?如果不是,只是粗略而來,又或者是聽了別人轉述而來,想畫出來,不是很難嗎?
為何簡單?你確定了胸中之竹就是你所真正追求的,那你只需要勤加練習就會越來越容易畫出來。路是對的,只要往前走,就是在靠近。
多畫,多對比,多總結,多回顧,想想差別在哪里,只要每次看出一個差距,慢慢修正,相信你就會很容易看到哪里的不合適,然后修改,你的手中之竹,便最終躍然紙上,渾然天成,能工巧匠之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