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一顆菩提樹下,佛陀戰勝了魔王魔羅,并看穿了魔羅的種種面具和把戲,不過是自己魔性的存在。看見了幻象,證悟了廣為存在的空性。
佛陀不僅證悟了,并因此悟到解救眾生之道。懷著對眾生的慈悲心,他在世界四處傳法解道。
不僅如此,過去那些同修,那些因為他看似不再遵循苦修而對他失望并離開的同修,被他開示,而成為他的首批弟子。
看佛法,聽講經文時,這些法,或者經文,就是一種法門和工具,這也是佛法開示并普度眾生的眾多方法中的一小部分而言。
而法中的真意,非一時之時可以參透。想想佛陀在多少次的世間輪回中,經歷了多少次的曲折跌宕,才換得了這一世在菩提樹下的證悟。
為什么要去了解這種空性?
佛陀證悟的空性對于我們有什么幫助?
當我們以此種心機去了解什么是佛,什么是空性時,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想看到的,依然是幻象。
所以我們需要去常看看佛經,常聽聽佛經。
常看常新,常翻常疑。
因為每一天都會有新的事物的加入,每一次看書,誦讀書,都是一次新的旅程。
了解了空性,我們會不再執著。
我們了解空性,可以繼續欣賞一切看似存在的事物。我們就不會把幻想當成了真實而產生執著,要不會有追逐幻象而產生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