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這個詞最近出現的頻率比較高,也是我現在的思考
上了這么多年的學,讀了這么多年的書,最直觀的衡量是獲得了一紙文憑,走向社會的敲門磚
成年后的自己再也不能像個孩子一樣還要依賴父母
走出校園,這個浮躁的社會也讓自己浮躁
金錢、房子、車子……現在這個社會總是用和別人做比較的結果來定義自己的成敗與幸福。
但是那都是真的嗎?成功與幸福真的需要通過比較來證明嗎?
焦慮與恐懼不安的我也給自己尋找出口??v使我有別人眼中的幸福,但曾經的自己也是焦慮與不安的,像是沒有根。
現在的自己找到了做人的根本,一切內求莫外求,內心的豁達、平靜與強大是任何外在事物無法影響的,今日的自己也真正的明白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境界。
2015年,家里的廠房賣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因為政策的變化,那塊地增值了4倍。我曾有那么一點前瞻性,但因為自己智慧不夠,立場不堅定,廠房終究還是被賣了。現在想想有些可惜,只是當時各種因緣也便有了這種結果。
對于這件事,沒有感覺到后悔,只是帶給我很大的反思,到底是什么讓我們有這樣一個損失。答案是:智慧不夠。
是的,智慧不夠。有多大的德行承載多大的財物,有多大的智慧也承載多大的事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你沒有那么的德行,即使是得到一筆大財富,也會以各種方式散落出去。只能說當時的我們只能承載那么多。
事情過去了,但人生還會有許多類似這樣的大決定或是機會,當再一次遇到機遇時我該如何去面對如何去抉擇,唯有修行德行和提高智慧才能泰然處理。
彎下身子,踏實做事,讀圣賢書,與經典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