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寫作已經進入第30天了,回想第一天,那還是我工作不忙的時候,仿佛已經是上個世紀的感覺,那時候我陽光、悠閑、有抱負、有追求……然而現在,我滿腦子都是為什么下個月又要出差?還有完沒完了?
最近室友的閨蜜已經在宿舍常駐下來,每個清早,為了不占其他同事班車的座位,她都跟我坐最早的一班班車去公司,因為只有這趟班車才有空座位。她是來北京考MBA的,實在是因為考的學校并不是北京這些高校中十分出眾的,即便說過我也記不清到底哪個了,當然她考上了。近來幾日,她一直在找工作,因為她還沒有決定好是全脫產還是半脫產,從她的言語中,我能感受到她是個很獨立的女孩子,MBA學費不少,她大約是不想再花父母的錢了。只不過她找個的工作,全都是去年拿到天使投資的創業團隊,而且非是這種不可。我問為什么,她說我注定是要做這種事的。我有一瞬愣住了,這種事是哪種事?這句話里的感情色彩又是怎樣的?我有些搞不懂。
我想大約她也在迷茫,雖然畢業了工作過,還換過城市,來了北京面試也沒少參加,但是參加的越多仿佛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們剛出校門的時候,都是滿懷抱負的。即便找工作這件事大約都會虐我們千百遍,但我們初入職場,膽戰心驚的同時,因為年輕這個巨大的優勢,我們都似曾偉大過。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一點,真正的牛人是不會被找工作虐的,因為只有他們挑工作的份兒。所以他們不是似曾偉大,而是真的偉大。
工作了一年,我忽然發現人在三十歲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確定未來的生活主題,也不是探索發展方向,而是我不斷地讓自己懂得,我們真的很平庸。那些你曾經覺得牛人做起來特別牛逼的事情,在工作中可能只是小事情,而那些你永遠不能解決的問題,大多都會歸結到做關系。做事情,我們都能做好,有的人需要更長的時間,有的人可能稍微快一點上手,但是不論如何,都能做好。可是那些戰略性的、宏觀性的東西,所謂眼界和視角,是要靠信息組合而成的,而信息的來源,在中國,大多是關系所得。這種關系有很多種解釋和可能,信息的來源,或許是關系的正反饋,或許是關系的負反饋,但是無論如何,許多事做到最后,都是作關系。這一點,就是平庸和偉大的差別所在。
想通了自己如此平庸,也就沒什么好放不開的,那些過去給我的負擔,此刻都能統統拋開。我是個如此平庸的我,我是個該致力于把事情做好的我,我是個需要腳踏實地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