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鳥
如今的語境下,科學和理性無疑被認為是萬物主宰。科學是準繩,科學是符咒,科學成為了目的。
去大街上調(diào)查,大部分人會認為最近幾百年、幾十年的社會進步超過了之前幾千年的累積。事實并非如此。這是科學的狂妄,是今人視力的偏狹。回溯歷史上的偉大成就,如果讓你在智能手機和法制之間選擇其一,恐怕你會選一個沒有智能手機但有法制的社會生活。
尤其現(xiàn)在,大國之爭、經(jīng)濟發(fā)展、科技競技,想必未來很多年,都會強調(diào)科學技術(shù)的重要性。強調(diào)科學的理性成為顯性的判別標準。這個時候,應(yīng)該有人保持審慎,持有懷疑,警惕激進,試圖從人文和傳統(tǒng)里尋找智慧。傳統(tǒng)里面有智慧,傳統(tǒng)可以被發(fā)展。
人類的理性像是無盡黑暗的茫茫宇宙中,一顆微弱的光點,能夠照亮眼前一兩步路。這樣的理性之光無疑是彌足珍貴的,然而人們不能沉浸在光點之中狂喜,還要認識到自己理性的局限。認識到自己理性的局限,是使用這種理性的前提。
比如,一個年輕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解決某個問題,總是發(fā)問:我可以看本什么書來學習?問題往往不可能得以解決。先不談有沒有解決其問題的現(xiàn)成知識,他所提出的問題往往就是錯誤的。一個人困在一個屋子里,他看見了墻上緊鎖的門,于是拼命想打開那扇門,打不開就怪門的問題??墒撬麤]有認識到,門的四周有著他沒看見,但是真實存在的墻。真正帶來局限的不是門,而是墻。
老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想靠讀書這樣的二手經(jīng)驗解決問題,這種想法是片面的,你可能要想各種辦法,看到更全面的系統(tǒng),改進這個系統(tǒng)。
這樣的改進過程,真正奏效的不是通過思想實驗設(shè)計出來的方法,而是一點一滴地改進,好比種田種樹,你要辛勤勞作,松松土、施施肥,天好的時候,挖好溝渠、堆積牛糞,天不好的時候就坐看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