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海岸線,一幅如夢如幻的山水畫。這是大自然能夠給予霞浦的,最好禮物。
397座大小不一的島嶼,環抱著這座位于福建東端、多彩又富活力的海洋大縣。海島像一粒粒散落在玉盤周圍的珍珠,與陸海相連,相得益彰。
有人說,夏天最好乘一艘開往夏日的船,乘風破浪,棲居于一片風景殊麗的海島,用一整天虛度時光,那些被工作和生活偷走的日子,在鷗鳴浪涌的海島統統還給你。
這個夏日,我去的是福建霞浦的西洋島。原因無他,西洋島不僅可以滿足我看海的愿望,享受到日出、日落及星空的風光,還能看看老連隊近四十年前在島上修建的坑道。
在霞浦縣城吃了早餐便出發,去霞浦的下滸碼頭,準備坐當天唯一的一班輪上西洋島。碼頭港灣內停泊著錯落有致的是漁船,碼頭上裝卸貨物的場面一片繁忙。
在師公宮邊大榕樹下休息等待后,登上白色的客輪福瑤26,滿是期待。輪渡載著我們駛向大海,轟鳴的發動機,海浪翻滾,雪白翻飛的浪花像是長空中的煙白,它在描繪著一條通往世外的痕。
登上白色的客輪福瑤26,滿是期待。輪渡載著我們駛向大海,轟鳴的發動機,海浪翻滾,雪白翻飛的浪花像是長空中的煙白,它在描繪著一條通往世外的痕。
向大海深處行駛,登甲扶攔觀景,海水越來越清澈,翡翠綠的海面翻滾著白色的浪花。調皮的海風掙脫了海的懷抱,在我們身邊跑來跑去。一會兒弄亂我們的頭發,一會兒掀飛我的防曬衣襟。海風還不時地在我們的臉上和身上輕輕撓癢癢,像個孩子在撒嬌。
當渡船緩緩靠岸的時候,大約有一個小時到了西洋島,在船身上的減震輪胎和岸上的石壁輕輕親吻幾下后,踩著木板踏上,跨上了碼頭。
碼頭邊停泊了零落的紅旗飄飄的漁船,港灣內海水波光粼粼,頭頂的陽光熱辣辣的,一陣陣潮濕的帶著淡淡海腥味兒的海風迎面撲來。同行的人說好腥,對于去過舟山沈家門、象山石浦的人而言,我對同行的人說:這點海腥味,微腥,就像吃重慶的火鍋,微辣而己。
西洋島位于霞浦縣東南海域,扼閩、浙海上交通要道之咽喉,屬于國家一類艱苦島嶼。正是艱苦,尚未開發,并不熱門。這個外海海島,就像一個待嫁閨中的小家碧玉,不僅有濃厚古樸的漁家特色,更有幾乎包攬了真正意義上的陽光、碧海、沙灘。
碼頭處就是海島鄉的入口,西洋、浮鷹、四礵、魁山、馬刺等大小40多個島嶼組成海島鄉,西洋島是海島鄉的主島,海島鄉政府所在地,是各島中人口最多,基礎設施最好,沙灘最多的島。
上島后,第一眼就能看到街道入口石碑上描紅的西洋島的標識,民居依山而建,從山腳碼頭依山排列到半山,一層高似一層。因為不是周末,村里異常的安靜,這里的日子,似乎從來不見焦慮匆忙之感。
整個島感覺處于半開放狀態,保留了島嶼真實樣子。島上藥店、服裝店、理發店、化妝品店一應俱全,還有手機營業廳、銀行,水泥公路連接各村落,所以相較而言更適合旅客游玩。
這里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有純天然的海鮮和海景。中午安排的是標餐,以吃飽為主,價格也公道。
用完午餐回客棧,住的客棧民宿正好可以望到海景,窗前即是漁船點點、粼粼波光,如同一幀定格的靜物圖。泡一杯清茶,輕嘬慢品,時光竟可以這般變得慢吞吞如同停泊靠岸的漁船。
西洋島面積相對較大,島上有三個村莊,宮東村、宮西村、煙臺村,島上沒有家用轎車,只有摩托車、電動車,還有為數不多的皮卡,有統一編號。
待到午后四點光線既不像正午那么強烈,又不似傍晚那么昏暗,民宿老板娘給我們聯系的帶篷布的皮卡來接我們了,準備環島一游,最后在條件最好的鬼澳沙灘下海游泳、看日落。
這是一個美麗的島嶼,四面環海,大小沙灘據說有10多個,每個澳口都有一個沙灘。又以山地為主,道路多水泥鋪設,窄又坡陡。盛夏時節,兩旁綠樹挺拔,處處是生機與熱烈。
司機輕車熟路上山下坡,帶我們擇要瀏覽幾個帶沙灘的澳口。一路上濱海公路空空無人,大海和天空都是柔和的正藍色。由近及遠,又有若干個小島像明珠一樣鑲嵌在海上,分外迷人。
沿著公路往島的深處走,我們涉足比較著名的有風門澳、北澳和鬼澳,尤其是鬼澳沙灘寬闊平坦,沙質綿軟細膩,波平如鏡,微瀾舐岸。
在臨近山頂防空坑道一側,除了近在咫尺的霞浦各島外,我們甚至還看到了遠處的馬祖島。印象深刻的是,在靠近馬祖島一側竟然收到了中國移動有趣的短信通知:你已抵達中國臺灣。看來中國移動已經覆蓋了馬祖島,先行實行了統一。
懷著復雜的心情,遠眺一衣帶水的馬祖島。有關資料顯示,兩島居民同宗同源、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長期以來卻分隔兩地無法往來。
改革開放以后,化干戈為玉帛,西洋島成了最早的民間對臺漁貨交易點之一,用漁貨換取對岸的布匹、電子表、收音機等,交往日益頻繁。后來式微,可惜當地經濟并沒有如晉江石獅、福州長樂那樣崛起。
島上有一廢棄的坑道工事,是我當兵時的連隊完成施工的。走到坑道工事邊,四個炮臺還在,地下坑道昏暗狹長,潮濕斑斑,只能打開手機借著光線前行。在當時的艱苦條件下,老連隊的首長和同志們不怕困難,不畏艱辛,為完成了這些工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從坑道盡頭向上爬升旋轉水泥樓梯到迷彩的圓球形指揮所,走過一段土路,一段迷彩水泥路后,進到了名為海島南泥灣的農場,看樣子這些蔬菜應該是是守島部隊種的。出大門后,皮卡正好在大門口等我們。
在車上沒進坑道的同伴告訴我們,司機有點著急了,因為是他帶我們過來的,怕在坑道出意外,叫同伴聯系我們問問情況,但是坑道中沒有手機信號,好在有驚無險。
從海島南泥灣出來,到達鬼澳沙灘時已是日落時分,走到沙灘,在松軟的沙灘上嬉戲,海風先拂面,又流入心間,留下了一行行淺淺難忘的腳印。
夕陽西下時,晚霞映紅了半邊天,海浪拍打著沙灘,與礁石碰撞,我卻莫名叫人心中空了一截,但一想到,明天太陽又將從東邊升起,叫人也生出了新的期盼來。直到霞光淡去,我們才依依不舍的回到民宿客棧。
來到這種小島,最大的感受就是特別慢,特別安靜,一下午就可以把整個島逛一遍,晚上9點之后就已經很安靜了,夜空下,唯有海風悄言,浪花低語,你不得不慢下來。因為海島給你的活動空間和活動時間非常有限,或許你可以在濱海旅游城市選擇慢下來、靜下來,但還是會有很多誘惑,來到海島你只能選擇這樣淳樸單純的生活。
其實這里的日出,是我迫不及待想要看的,因為日出時分總是給人無盡的遐想。但天氣預報是次日是陰天,看日出落的計劃的只好作罷。
清晨,沿著防浪壩和街道在村中轉悠,迎面吹來的海風,歲月的美好,就在這片海靜靜流淌。
這里坐擁著名的閩東漁場,漁業資源豐富。港灣面朝大海的沿街都是買海鮮和蔬菜的攤販,還有一個不大的菜場和很多的小商店,濃濃的海島小鎮的人間煙火。
到了早上乘坐八點的班輪返程時,給客棧頂樓陽臺上的海鷗喂了食,收拾行李,整理心情,登船告別,望著西洋島逐漸在浪花中消失,留下一道黛色的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