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回顧

7月計劃


7月計劃外

一、回顧目標

1.本月初始目的:

①兒子小學入學面試及習慣培養。

②維持秩序感。

③通過參加拆書訓練營,讓自己多讀書。

④通過參加拆書活動培養自己公眾演講能力。

⑤思考下一步職業生涯發展和找工作事宜。

⑥增加技能


2.初始目標

①通過鉆石行動2.0找到線下同儕伙伴,尋找到自己下半年鉆石。

②堅持做周計劃、日計劃、反思、記錄、永澄日更閱讀留言

③持續跟《思考,快與慢》的共讀活動,參與產品化研發過程。

④“百萬富翁計劃”課程及書寫作業或收獲。


3.范圍:

時間:7月2日-7月30日

事項:素質、技能、家庭、社交


4.進度:進度見上面圖片

做本次回顧的時候,才將計劃表中增加“計劃用時”及“實際用時”分開,便于對比假設是實際執行之間的差距。

可以看出一個月中確實做了不少的事情,但真正是核心的事情有多少,自己也說不出來。

5. 質量:

計劃外的前三項是質量比較高的,其余的都是普通標準,最低標準。

6.成本:28天時間


二、評估結果

1.總體評估

本月計劃內目標達成率:12/19=63%

本月計劃總目標達成率:18/26=69%

超出預期情況:額外完成7項計劃外的項目

2. 意外收入

7.3日答應了嚴工參加ASME答辯,額外收入了1700元,也算是個意外。剛開始覺得挺賺的,但是算投入的34小時平均下來之后,發現我的每小時收益也就50元。。。這應該是個邊際成本遞減的事情,如果我能繼續往下做相關的事情,后期的收益應該是不低的。難道為了降低這50元的邊際成本而去繼續做相關的事情嗎?也不乏可能性。

3. 拆書幫活動

拆書幫的拆書訓練營經歷20天的拆書之后,體驗到拆書的樂趣,決定繼續走上打怪之路,知道自己怕上臺,怕演講。但正是因為怕,才更加要去做,這次要推自己一把。

4. 重拾英語

本月中計劃外任務《Attention and Effort》的翻譯工作,從剛開始一天6小時翻譯2頁,到最后翻譯1頁用時1小時20分鐘,攻下了必要難度之后,讓我又重拾英語點燃斗志,非常值得。


三、分析原因

1.達成計劃的成功原因:

①秩序感的建立初見成效

②堅持努力(要預防低水平勤奮)

③目標達成術的使用

④牢記開放系統(有時還是會自我封閉,因為趨向安全區)

2.沒有達成的計劃原因:

①沒有完成的事情實際我頭腦中重要程度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樣,即使被我標記成紅色。

②時間沒有合理規劃及利用,受外部刺激來回應。

③想得多,做得少,行動力有待加強。

④凡事沒有需要先思考目的,沒有why的過程,what和how都是徒勞。


四、總結經驗

經驗:

1.保持系統開放。90%按照既定路線,10%開放系統,等待迎接正面黑天鵝事件。

2.積極主動。我的積極主動定義很狹隘,所以當博根指出我的周計劃是低水平勤奮的時候我還不服氣,我沒上過老大的課我確實不會做呀!但是博根指出我擁有的一系列資源之后,我心虛了慚愧了,這么多資源都不去充分利用,就是不積極主動呀!

3.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錢該省的時候要省,該花的時候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影響視野廣度,把自己困在當下。比如花錢做職業生涯咨詢這件事,一直沒舍得在在行花998塊找永澄咨詢,后來7月初的時候看已經1380塊,還是在考慮,而現在永澄的職業生涯咨詢已經漲到2000元!其實算上自己買的各種心理的書,做的優勢測評的錢也塊500塊了。

4.跟正式的工作環境脫離了整一年了。今天突然想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活成一個隊伍,要保證內外一致的高滿意度,包括自我滿意,家庭成員滿意、工作環境滿意、陌生人協作系統滿意。樹立個人品牌,建立他人可識別模式及標簽。

5.目前的知識來源大部分都來源于易仁永澄。接觸人群大部分為網上,經常關注的幾個大群的信息重合度高,適當閉關有助于聚焦。

6.周邊人群要么是家人,要么就是兒子的老師,要增加與人群的連接。


問題:

①貪、多、雜,不能聚焦,深挖精進。

②計劃外的事件沒有及時更新在計劃表中重新調整計劃時間,導致很忙亂

③之前的周計劃表和月計劃表沒有對應上,周計劃項目應該來源于月計劃,而不是周計劃想到哪里寫哪里。(已花3h重新梳理)


五、下一步行動說明

停止做:《思考,快與慢》共讀

開始做:英語、《躍遷》共讀活動

繼續做:秩序感項目(月計劃、月回顧、周計劃、周回顧、永澄日更閱讀及留言)、

未來做:項目管理、用GitHub搭建個人知識管理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