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加德滿都

Swayambhunath (猴廟)

在8.1級左右的強烈地震中,尼泊爾整個古城大面積傾塌。聽聞消息的時候,心痛不已。記得當時,向一位當地朋友發去問候,他回答:‘I lost my house,but I didn’t lose my home.’他的這句話,精辟的總結了我所認知的加德滿都。

加德滿都作為尼泊爾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它卻沒有想象中首都的繁華樣子。初到加都,所有感受到的破敗難以在短時間之內被消化。面對城市的雜亂布局、下雨時滿目蒼夷的街道、自來水管里流出的淡黃色銹水,不知何時會突然停的電,還有不干凈的水可能引發的瘧疾,不禁想問,這個國家如此高的幸福感從何而來?

帶著這個問題,去發現加德滿都,或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來到杜巴廣場,這一片“皇宮廣場”散落著尼泊爾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間馬拉王朝的寺廟、佛塔和宮殿。在如今還有“皇家守衛”的舊皇宮中,體會由時間雕刻過的馬拉王朝;在塔廟式建筑的獨木廟,想象加德滿都以此為中心,逐漸成為一個城市的變遷歷程;在火紅的哈努曼神像面前,感悟著尼泊爾人們心中的英雄。在這個寺廟比人口多的城市,不同的廟宇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我無法逐一去探究每一座寺廟的淵源,只能用心去體會這里的一切存在。讓我最為之震撼的是活女神廟,獨特的信仰方式,使得一個小女孩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環境里。透過木雕的窗子,隱約能看到在二樓擺著的女神的玩具。不免想到,她除了是高高在上的女神,其實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女孩,高興了會笑、痛了會哭,而這些所有的情緒,卻要隱藏在那張不符合年齡,嚴肅的表情后面。作為一名游客,我不能評價這樣的信仰方式,只是獨自感嘆這個女孩帶著使命卻又不能自主的人生。

在泰米爾區,隨處可見尼泊爾手工藝品店、旅館、餐廳和外匯兌換處,這里是世界各地游客的集中地,在這個以旅游業和手工業為經濟支撐的城市,這里可以算是城市的經濟中心,本地人的生活軌跡在這里漸漸淡去。而走到游客較少的城邊生活區,就能夠切實的看到人們的生活狀態,這里存在著那些你以為隨時會倒塌的居民屋,當地人在集市擺著小攤售賣蔬菜、香料和祭祀用的鮮花,人來人往的嘈雜中存在一片祥和,破舊的街道和房屋掩藏不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走在加都路上,偶爾會遇到苦行僧。他們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臉上畫著五顏六色的條紋,一手拿著小鐵罐,一手拄著拐杖在閑逛。苦行是古印度時期盛行的一種修煉方式,也許對現代人來說難以理解。他們希望通過把物質需求降到最低來獲得心靈的解脫,得到神的庇護和恩賜,從而擺脫無盡的輪回之苦。

在加都看到的這一切,是我對這座城市復雜的感官體驗。在體會過這些復雜感之后,它的城市靈魂才會慢慢走近你。那些一千多年一直被堅守著的東西,在這樣的混亂中,更能表現出它的本味。

第一天到達加德滿都,在杜巴廣場,幾個女大學生來做調查問卷。其中一個問題是“對加德滿都的最深印象?”當時的我毫不猶豫地寫下了“滿街都是雜亂的電線”。而在一周后我離開前的一天,我去到加都以西山頂上的那座猴廟,碰巧那里舉辦一場法會。眾多的人聚集在那,或是繞著佛塔虔誠祈禱,或是坐在一起奏樂吟唱。當我站在那里,在尼泊爾最古老的佛塔旁,俯瞰整座加德滿都,就在這么一個普通的瞬間,突然就看懂了他們的“幸福感”。

是的,尼泊爾朋友的那句話,準確的體現了整個民族的生活態度:不管是面對物質匱乏的現狀、艱難的生活環境,還是面對突如其來自然災害,他們都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坦然的面對生活,并幸福以待。

杜巴廣場
市集
奏樂吟唱
等待
聲音
猴廟的猴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