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越是沒錢越要折騰且越要選擇創業這條路。
大多數人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有錢有資源的人才能創業,沒錢沒背景沒資源根本不配創業,其實不對。大部分有錢人才不去創業,人家日子過得滋潤安穩為啥去勞神創業,冒那個險干嘛?投資收房租它不香嗎?普通創業者往往是因為缺錢,想賺大錢才創業。年紀輕輕趁早折騰,不折騰一定富不了,折騰還有希望打翻身仗。
12.人往往容易被群體限制,很多人總擔心離開了群體會死得很慘。
如果你已過不惑之年,那你可以穩穩當當守護好現在無需冒險。但若你是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我勸你一定別害怕離群。因為年輕真的充滿無限可能,年輕也正是一無所有的時候,反正你就是個0,就算從頭再來也沒什么能輸掉的。離開你的依附群體、原生環境后,如果你混得更好就證明你的離開是對的。不管辭職還是散伙,答案不再理論之中也不在別人的嘴里,答案只在你自己只在往后的日子里。世界上沒有那么多定數,有的只是一個個不甘現狀、敢于冒險的人去創造不可能,去打破先知。有的人一旦扎根再也不敢挪窩,有的人卻像蒲公英一樣自由,滿天飛,飛著飛著他就看了更大更廣的地方,他就睜眼看見了世界,等到找到合適的目的地再去扎根,野蠻生長。
13.你必須認清一個現實:年紀越大,咱的身體和精力越差,生存難度就越高。
身體越差越不能依賴主動收入,必須增加被動收入。但這些需要你年輕的時候意識到并提前打好基礎,這樣才不至于老無所依。從現在開始你要做的就是長遠規劃,做有前景的行業,做有福利的工作,多研究商業思維,研究睡后收入,而不是勤勤懇懇干著出一份力得一份收獲的工作。不然哪天沒法下力了收入也就停了。
14.一個人被逼到份兒上啥事都干得出來。
人性是經不住考驗的,如果說經得住,那一定是誘惑不夠豐滿或者沒有被逼到份兒上。只是每個人心里的底線高一點低一點而已。任何人到了山窮水盡都一樣,你得接受這個事實。這是造物主的安排,你我就生存在局中,你我都是局中人。既然在局里就要按照局里的規則來。一心只想做好人善人卻沒有賺錢的本事和沒有可供調配的資源,那別人就會來欺壓自己。所以其實沒得選,要想不被人欺負,要想挺直腰板就得先考慮把錢賺到手,然后用錢去擺平麻煩用錢去伸張正義。只有自己富起來了,腰包鼓了才能避開別人指向自己的惡。很冷酷也很現實。
15.能干事的人絕不在乎自己有多么卑微。
想創業想開工作室沒有啟動資金咋辦?那就曲線救國,先用最簡單的方式把第一桶金掙到。撿垃圾會吧,打零工會吧,眼下的卑微不代表永恒的卑微,一時的隱忍只會讓你更加強大,更加堅定自己要賺錢要做大事的理想。很多人嫌棄這難度低、怕別人說閑話瞧不起,其實還是沒有被逼到這個份兒上。顧慮太多的人也不是適合創業的料。真正能干事的就能拉得下自己的臉,因為他們內心足夠強大,不在乎別人的臉色,同時又無比自信相信前途可期,這樣的人是能積蓄力量的人,這樣的人能夠厚積薄發。
16.把自己營銷出去。
任何道理信三分就好。道理不是拿過來復制的而是汲取經驗的。說牛人都是低調的,那咱也要跟著去低調嗎?當然不行,萬萬不可以。牛人是牛了之后才低調,因為樹大招風。你看他沒牛起來的時候,為了湊點啟動資金是不是求爺爺告奶奶到處厚著臉皮煩人家?所以咱還沒牛起來的時候要反其道而行之。不光要高調地說,還要到處去說,公開說,發抖音,發專欄,開公眾號。這個時代是去中心化的自媒體時代,既然有能力擴大自己的流量,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要是不利用那不就是不識時務了?只要宣傳出去,咱的受眾就能天南海北,想鏈接咱的就五湖四海就不愁好日子。你要是還一門心思悶頭做事,咱的流量也就只限社區周邊了,咱的影響力連村都突破不了,咱還指望賺大錢?門都沒有。
17.重大決策以十年的尺度去思考;決策執行以年為單位去實施。
比如畢業找工作,咱要只關注當下的月薪多幾千塊少幾千塊而不注重晉升的空間、公司的前景以及個人的成長,那么幾年之后咱可能要面臨失業的風險。現在經常談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是有道理的,但很多年輕人沒有形成成熟的擇業觀、擇偶觀等等,過幾年往往會后悔。所以在重大決策上要學會用戰略的眼光,分析利弊然后決策。在決策執行上以年為單位劃分多個階段性目標,而不是我這個月想干啥,下個月又要干啥,走一步看一步。
18.創業是個挖掘自身強項、放大優勢的過程。
每個人都與眾不同,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閃光點。安逸的工作可能會磨滅我們的激情,但創業卻是一個充分認識自己、挖掘個性潛力的事情。在創業這條賽道上追求的不是同質化,它競爭的是你把自己的優勢發揮的程度。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模式太重要了,你得揚長避短,極盡手段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發揮出最大的性價比。這是創業給我們的挑戰也是認識自己的機會。不需要一味效仿和盲目擴大規模,要依托自身,就算小而精也比假把式花架子強。
19.想買什么產品先從消費者的角度入手。
掙錢和賺錢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上班掙得是辛苦錢,不上班才是賺錢,賺智慧的錢,今天如果你想掙錢,你就安安心心上班,想賺錢就要改變你的思路了!你需要選一個靠譜的行業創業,想賺錢沒有項目和方法,十h31036做生意賣產品不能一廂情愿地想賣啥就買啥。立足市場,立足消費者才是做起來的關鍵。這也是我常常說的結果導向思維。咱們從末端出發,換位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消費者為什么要買咱的產品,咱的產品能解決什么問題,貨比三家為啥買咱的,把這一系列問題理順了,咱是不是更容易做起來了?
20.為什么創業九死一生?
很多創業者總是建立在一個很幼稚的出發點,覺得創業就是集資搞資金,開公司,賣產品。這是完全外行的,他甚至不具備一個創業者的基本素質。公司是干嘛的,公司只是提高效率優化運營的一個工具而不是創業的必需品。創業的終極目的是搞錢,一切不以搞錢為目的的行為都是為創業失敗埋下的隱患。沒有足夠的價值去交換到市場上的錢,然后用錢去獲得流量,盲目地開公司、擴大規模或者在無助于產生效益的事情上花費只能加速資金鏈的斷裂。創業是個高風險職業,你的一切行為都得圍繞錢展開,一步不慎滿盤皆輸。
21.普通人創業想避免失敗得把握以下的原則。
其一,個人創業,不和企業爭正面市場,避免正面競爭,不然會死得很慘;其二,打造個人品牌,專注服務個人,專注復利價值,專注長久口碑;其三,削減多余開支,消除邊際成本,聚焦利潤,所有行為的核心是保證收入大于支出。首先保證活下去再擴大規模。
22.早或者晚一定要開辟一條做實體的賽道。
無論你現在依靠什么方式賺錢,我要告訴你的是慢慢地把軌道改到實體上來做實體產品。很多人熱衷于金融,熱衷于各種虛擬產業。是的,人們生活水準有在提高,在虛擬行業上的消費增加明顯,很多人從中獲益。但實體才是整個社會進步的根部推動,才是真正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相比起一條道走到黑我更傾向于多措并舉,一條虛擬的一條實體的,兩道并行才能在風險降臨的時候韌性更強回旋余地更大。
23.創業并不是說你做得好做得對就能活下來的。
選擇大于努力。有的行業市場容量是很小的,只允許活下來老大和老二,那么你搞這個就是入錯行,結局注定是悄無聲息離開。舉個例子就看現在短視頻平臺活下來的還有幾個,游戲直播網站除了虎牙和斗魚,王思聰搞得風靡一時的熊貓直播不也涼涼了?所以選擇行業時一定要帶著戰略眼光去看。選擇那些競爭對手無法把你完全吃掉的行業,然后專注個人品牌和個人特色就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分得一杯羹。
如果這篇內容對你有幫助或你感興趣
那就點點心心收藏起來解鎖明天下部分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