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一個困擾你的溝通力問題
在與同事交流時,快速獲取交談要點,不遺漏關鍵信息,準確的洞察其目的
2.重新闡述問題
“我的問題是:我同事交流時過于注重自我觀點的表達,往往容易忽視對方表達出的關鍵信息。
我想解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忽略對方的關鍵信息,人為制造了溝通障礙,提高溝通成本。
到目前為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已經做了學習溝通類課程,工作中作類似交流前會先作情景假設。
我的困惑點是溝通過程中經常過度以自我為中心,沒能足夠關注對方提供的信息,甚至遺漏關鍵信息,無法迅速洞察對方目的。
我希望他人、網絡、書籍能幫到我的是在溝通中快速獲取對方提供的關鍵信息和知悉其目的,消除溝通障礙。”
3.厘清問題:自我提問,澄清問題背景
具體做法:
根據這個問題,從前因后果適用邊界及其他維度提問,轟炸自己。
前:在與同事討論問題時,急于解決當下的問題或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同事描述的問題聽了個大概就發表我的看法和思路,沒有想清楚問題背后的真實原因是什么。只想著干活,沒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
因:可能是對問題的思考不全面,對同事反饋的信息不夠敏感,沒有意識到反饋的信息也是問題所在;可能是過于關注自身意見的表達,急于說服同事接受我的意見而沒足夠關注他們的困惑;可能是談話過程中沒有注意到邏輯性,討論或思考問題時容易跑偏,從而遺漏了關鍵信息。
后: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就能更順暢的與同事交流,實現雙贏。
果:如果做不到,就會使談話陷入僵局;或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對于本質原因沒有找到,問題也會重復出現。
適:??(沒想好)
用:前提條件是雙方都有著解決問題的愿望,而不是推諉;至少有一方對問題的理解是正確的方向,不能同時向錯誤的方向奔跑;在交流過程中要能一起厘清問題本質,而不是只想著解決當下問題。
邊:在部門會議、談判、與朋友溝通中都會有此類情況,如果處理不好,就浪費所有人時間還沒能解決問題。因此在會議和談判時一定會先準備文案,在討論開始前就保證大家對問題的認識有一定的一致性。
界:區別在哪???可能是更關注對當下問題的覺察與探究,怎樣才能通過對關鍵信息的定位來迅速洞察對方目的。
其他維度:為什么會出現過度關注自我表達?因為擔心被對方帶節奏跑偏
為什么會被對方帶偏思路?因為可能我們都對問題的本質原因沒有想清楚,沒有系統思維,只能想到零散的點
為什么會忽視關鍵信息?只顧表達自身觀點,沒有察覺對方情緒的波動和可能損害對方的利益
4.定性問題:對剛才的問題進行識別和判斷,確定你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在雙方溝通時能夠掌握主動權,控制好自身情緒,不要被對方帶節奏,但也不能忽略對方反饋的關鍵信息,要通過關鍵信息準確推測其目的,從而找到問題的本質并解決雙方的困惑。
5.尋求建議:向他人、網絡、書籍尋求建議
根據這個新問題找答案,從書中、網絡文章中找答案,收集能解決問題的方案。
閱讀《關鍵對話》后,發現此書展現的問題與我的經歷類似,可以學習其解決問題的思路。
這一步里,找答案的過程也就是找片段的過程。
6.寫便簽:暫時只完成了其中一章的12個便簽
7.初建架構:根據片段之間的邏輯、聯系,做成一個溝通力框架
截至5月30日,完成本書第3章的架構,此架構只回答了上面提出問題的部分內容,主要是在溝通的過程中時刻牢記目的,有不良情緒時使用自我思維干預,考慮雙方立場和利益。
第1組便簽:失敗的關鍵對話
第2組便簽:審視自我,從心開始
第3組便簽:控制情緒:自我思維干預的應用
第4組便簽:拒絕傻瓜式選擇,學會對比說明
課堂提示:
1.如果追問后發現你要解決的問題不再是溝通力問題,比如變成了邏輯力、關系力問題,可以稍放一放,在后面的課程應該可以找到新的解決思路;
2.嘗試換一個溝通力問題進行新一輪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