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工薪家庭一方面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又困與精力、財力的限制,時時感到迷茫。在孩子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如何做到有的放矢,不錯過關鍵事件,同時又如何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把自己累死呢?
諸葛越,Hulu全球副總裁,本科清華,斯坦福計算機博士,職場女強人,一位成功的媽媽,目前老大就讀于英國劍橋,老二在讀高中。著作《魔鬼老大,天使老二》,開通育兒公眾號:東西方教育。前不久諸葛越在得到講了一次精品課: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目前訂閱用戶已經超過七萬人。下面讓我們聽聽她對這個問題的觀點。
下面這四件事情是孩子培養過程這絕對不能放松:價值觀塑造;時間管理;閱讀習慣;運動習慣。
一、價值觀
價值觀這事聽著很大,但需要從日常生活點滴做起。
二、時間觀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把很多家長拖的精疲力盡。那么如何讓孩子從小就與時間做朋友?諸葛越給出了兩點建議:1、讓孩子看得見自己的任務:時間是一種很抽象的東西,一定要用一種視覺的方式讓孩子看得見有多少事情要做,例如:貼紙、長紙條、短紙條等等。2、提前準備:最簡單的是從提前準備第二天學校的物品開始,然后逐步過渡到讓孩子參與外出旅游時的準備工作。
在知乎上我還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建議:
1、時間名詞要常說
在生活中主動和小朋友提及時間名詞。如“昨天”、“今晚”、“等會兒”、“很長時間”、“下一次”、“有時”等。小朋友不一定能理解這些短語,但是經過您的耐心引導和長久刺激,一定會慢慢跟上思路迅速成長。
玩法:
“今天下午,也就是吃完午飯后,我們會去動物園哦。”
“昨天晚上,你睡覺之前收拾了房間呢!”
“你今年3歲了,明年就是4歲寶寶了!”
把時間名詞與生活場景聯系起來,不僅幫助小朋友理解時間概念,還能鍛煉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計時游戲要常玩
準備計時器、鬧鐘等物品,和小朋友定好時間做事情。此法簡單有效且必要,重在家長要堅持原則,說走就走,萬萬不可跟著孩子一起拖延。
無論畫圖、玩玩具,還是做游戲,都要按時開始,按時結束,從小養成守時、惜時、對時間有緊迫感的習慣。
玩法:
“我們現在花5分鐘收拾房間吧!計時開始!”
“3點我們要出發去公園,現在是2點,還有一個小時哦!”
(先將時間設定好,時間一到就發出聲響,小朋友就會想“啊,時間到了,我得快點兒”。)
“還有半個小時啦!”“還有15分鐘,你應該換衣服了。”“只有5分鐘了,快收拾好哦!”“我們一起倒數10個數。”
(按時間梯度提醒孩子,讓孩子對時間更有掌控感,知道什么時候做什么事。)
但是不要一直催促和嘮叨,而是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比如寫完作業就自己在“作息表”上貼上貼畫。那么作息表要怎么做呢?往下看。
3、規律作息靠表格
和小朋友一起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自己安排視頻,并保證有條不紊地執行。如早上7點起床、7點半吃早餐、8點自由活動、中午12點吃午飯......
玩法:
我今天做了啥? ? ?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9d421ed6cb09a7ca2269e1f6efcb782_hd.jp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9d421ed6cb09a7ca2269e1f6efcb782_r.jpg">
如果孩子對時間完全沒有感知,可以先讓孩子記錄每天做了什么。
我每天都要做啥? ? ?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532d5f8ce803ce65d9179f2c491cd9e9_hd.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10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32d5f8ce803ce65d9179f2c491cd9e9_r.jpg">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205cedd2746a3b368e96cfceef5c025_hd.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205cedd2746a3b368e96cfceef5c025_r.jpg">
讓孩子規劃自己的時間,并嚴格按照時間表執行。(千萬別心軟)
To ?do list 我還有什么沒做? ? ?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a0ab9e02cd5a024f6682ece25ae0bdd_hd.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9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a0ab9e02cd5a024f6682ece25ae0bdd_r.jpg">
做完一件事情,就移動對應的夾子到另一邊。
按照日程表做事,不僅培養時間概念,還能培養小朋友的條理性和邏輯思維,了解順序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這些日常規律能給小朋友提供安全感和秩序感,有利于他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
此表加上計時游戲,保證孩子做事利索、時間感強。
4、做事順序要堅持
我們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有順序的,比如先刷牙后吃飯、先收拾玩具然后才能看故事書等。
為了幫助小朋友加深時間概念,明白做事情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你需要堅持讓小朋友按照順序做事,并且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告訴他。
玩法:
“先穿好衣服、吃好飯,然后我們就去買東西,在商場里待1小時,最后我們去外婆家。”
“6點鐘,先等爸爸下班回家,然后我們去樓下騎你的小車。我看了下時間,還有30分鐘爸爸就到6點了。”(即使小朋友并不認識鐘表,你也可以這么說。)
5、以身作則最重要
很多時候孩子磨蹭是因為家長沒這方面的意識。家長做事慢吞吞,怎么要求孩子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按時上學呢?
每次到時間了孩子還在游樂場哭鬧著不走,最后家長說“那就再玩會兒釣魚”,孩子怎么可能認為時間很重要?
所以重在堅持原則!重在堅持執行!時間概念可不是瞬間養成的。不如爸爸媽媽也做個自己的時間表,和小朋友一起互相監督。
三、閱讀習慣
親子閱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關鍵是如何堅持?首先要固定時間和地點,在這個時間必須要閱讀,雷打不動。睡前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典范。
除了講繪本故事,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編故事,最好把孩子安排進故事中,這樣她會感到非常興奮。
孩子大一點之后,能自己看書了,要讓他有一本一直在讀的書。讓他每天都要做,有時間的話就多讀一會,沒時間的時候少讀一會。要讓孩子自己學會選書,這將是一項終生受益的技能,越早習得越好。
四、運動習慣
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運動的益處不僅僅局限于鍛煉身體,適當的運動還能促進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小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去嘗試各種運動:踢球、打球、跑步、游泳等等;到了小學后半期,孩子基本就能確定自己喜歡啥運動了,這時只要堅持下去就行了。
那些事情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必花費大力氣做呢?
陪孩子做作業;過于細致的關懷瑣事;可以身教的事情等等。
最后讓我們一起感受諸葛越培養孩子的戰略眼光:成長樹理論。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棵樹,想要他著茁壯成長,首先樹干要高、要能不斷成長,擁有成長心態是根本。基礎技能,這部分主要在學校完成。但是學校為啥培養出了很多的書呆子,那是因為這些學生的綜合技能不夠好,平時可以通過做事,讓孩子去完成具體的事,培養綜合能力。身心健康就是那顆閃亮的小星星,如何才能保證星星的亮度呢?要有同理心,能夠面對、承受挫折,還要樂觀、自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