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一個風流與頹廢、天才和庸俗、才子和情種相互交織而又無人理得清的傳奇!在整個大明朝276年統治歷史中,留下了太多的逸事和遺恨。
1993年,電影界奇才周星馳拍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上映,讓唐寅這個明朝大才子徹底被眾人熟識,幾乎家喻戶曉。
然而,唐伯虎一生卻歷經坎坷,披荊斬棘,一度落魄到賣書畫裹腹,身心疲憊之下,只活了五十四歲便離開人世,其經歷讓人扼腕!
明成化年間,唐伯虎出生與蘇州,在這個自古就帶著哀傷的城市里,度過了少年無憂無慮的生活,并且攻于詩書畫,皆有成就!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而唐寅就是那個早早就出名的人,并且名頭還不小!傳說他自刻有一枚“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就是這枚印章,讓他大名徹底傳遍蘇州城。可以想象下,每天和一群文人騷客混在一起,又偏偏詩文書畫造詣很高,人又長的好看,怎能不出名?
可是,這一切在唐寅二十歲時嘎然而止!
那年,他的父親、妻子、兒子、母親、妹妹相繼去世,他從人生第一次巔峰掉落谷底,差一點就徹底消沉!人生最大的悲痛,無非中年喪父、中年喪妻、中年喪子、中年喪母、中年喪親……試問,又有幾人能夠受的了?
經過好友勸說,唐寅終于安心讀書!時年他已經同祝枝山、文征明、周文斌被人們稱為“江南四大才子”,心高氣傲的他從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所有,所經歷的磨難,又豈是他人所懂?
他將胸中的苦悶和憂愁化為力量,徹底埋頭鉆研文章之道,終于在二十九歲中得“解元”,再次一飛沖天!題詩道:
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咸思備掃除。
劍責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
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
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次年,他意氣風發地來到京城,參加會試。就在會試入京路上,他認識了同是大才子的徐經,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會試前一天,二人在酒樓開懷暢飲,年少輕狂的徐經和唐寅在酒樓互相吹捧,互稱今科狀元非己莫屬,視天下才子如無物,遭眾人嫉妒、猜忌。
據說主考官陳敏政此次出題相當刁鉆,許多人都未曾答出,有人告知陳敏政:“此次會試,唯有兩人答的不錯,對試題把握拿捏有寸,實屬難得!”
陳敏政一聽,當即拍桌子叫道:“此二人必是徐徑和唐寅!”
就因為這句話,兩個大才子此生再也無緣仕途!經有心人人告發,徐徑和唐寅二人分別被打了五十大板,并浪蕩入獄!
出獄后,徐經返家當天就對天發誓,徐家人日后不得做官,若干年后,徐經家出了一位名傳千古的地理家――徐霞客!
而唐寅回到家后,卻遭遇了第二任妻子的背叛,從此孑然一身,對生活失去了激情,開始留戀煙花場所,縱情聲色,整天酩酊大醉。
就在此時,他在青樓中認識了當時名噪一時的名妓沈九娘。九娘能歌善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又有傾城容顏,他與唐寅一見如故,兩人與青樓中墜入愛河!
九娘將自己閨房收拾出來,給唐寅造就了一個極其舒適的畫畫環境,也就在此時,唐寅繪畫成就到達了一個巔峰!后世流傳的仕女圖,其原型便是九娘!九娘為了唐寅,從此拒絕接客,二人在桃花塢建造了屬于自己的家――桃花庵!從此過起了神仙伴侶般的生活,九娘為唐寅生得一女。
也是在這段時間里,唐寅做出了那首流傳后世的奇詩――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寅的詩,俗不可奈!但俗到極致,反而變成了一種精致、一種灑脫、一種豪情……
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唐寅的詩,便出于此句,又勝過此句多矣!
好景不長,九娘由于長年操勞,一病不起,唐寅每時每刻都陪在她身旁,給她寬心,替她喂藥,不想紅顏薄命,九娘在三十七歲的美好年華里,拋下唐寅和女兒,一個人戀戀不舍地走了……
一生之間,失去兩個最愛的女人,讓唐寅心神大傷,最終遁入空門,自號六如居士!
唐寅名氣極大,寧王在造反時,第一個想到的軍師便是唐寅!唐寅發現寧王目的后,裝瘋賣傻甚至不惜赤身裸體裸奔,才得以逃脫!
女兒出嫁后,唐寅過的相當凄慘,為了生活,他甚至畫了許多春宮圖,為生計所迫,不食人間煙火又怎抵得過柴米油鹽?一代風流才子,被世人誤會幾百年,不禁自問:“唐寅,當真風流嗎?”
我想,唐寅的風流,大概來源于詩詞的風流,來自外表的風流,來自癡情的風流,來自桃花庵里和九娘的風流……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1514年,唐寅走完了他的一生,時五十四,徒留丹青墨寶,后世為之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