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實在太忙太忙了。每天到了下班時間,計劃要完成的任務始終還差一截。加班也干不完,索性把任務裝在書包里背回家,繼續忙到晚上深夜11點。同事看到我加班,總是調侃,“你太卷了”。我只能回答,是我工作能力不行,效率太低。
其實,這段時間主要忙的是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這差不多占據了我整個時間和精力的2/3以上。因為上個周才和導師最后確定了論文的題目,距離提交開題報告只剩下十來天。這短短的十來天,不僅要啃大量文獻,還要寫文獻回顧和研究方案、論文框架等等——這些都是開題報告必要的構成部分。
好在這么多年以寫稿為業的歷練,心理上也并不慌亂,我相信只是每一步花足夠的時間做扎實,正如我寫過的那些剛開始感到壓力巨大的稿子一樣,沉淀夠了所有的困惑和難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跟朋友聊起最近的繁忙。朋友問那是不是研究生畢業之后就很輕松了。我說“大概是吧!”不過,想了想我又推翻了這個結論:“人一輩子只要活著,哪能得閑啊!或許到那個時候又有新的任務。”緊跟著我又糾結地推翻了這個結論:“不過,那時候即便再忙都可以從容的安排了,以后實在做不了的,可以不做。不像讀研,一旦上了這個賊船,沒靠岸就脫不了身。”
如果沒有讀研,我會不會生活悠閑許多?我也不知道。
在我過往的人生當中,還是有那么幾年生活是頗為清閑的。那就是2015到2019我在阿壩的那幾年。
那幾年,當然也不是無所事事,也蠻充實的。只是絕大多數事情都是因為想做而做,而非該做而做。比如我慢慢的看了曼徹斯特的《光榮與夢想》四卷本,我用差不多七八個月的時間慢慢啃完了孫正聿的《哲學通論》,又花小半年看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也有半年的時間在讀《經濟學原理》。還看了很多小說,聽了好多有聲書。
現在回想起來,那已是好遙遠的事情。甚至可以用悠長的語氣說“那還是我年輕時。”
33歲那年,這樣憑著興趣來看書的日子戛然而止,我開始準備考研了。一開始我就跟自己說好,我要用30歲到40歲的十年啃下一個研究生文憑作為送給自己的一份禮物。可這一備考就是三年,36歲那才考上。現在想來,等到我畢業已經是39歲,約等于40歲了。掐頭去尾真的是十年啊!
十年光陰,就為了換一紙薄薄的碩士文憑。相比所付出的艱辛,這個收獲——尤其是在學歷極度貶值的今天,簡直太微不足道了!
不過偶爾想到這個問題,我又覺得我是幸運的。我知道,有的人考了七八年,從大學畢業二十郎當考到30多歲——同齡人早已結婚生子的年紀,仍沒考上,面對未來人生惶惶然不知所措。我知道許多的人,考了兩年、三年沒上就放棄了,考研這個愿望成了永久的遺憾。我知道更多的人,想要考研但是生存壓力大,上有父母要供養,下有子女要撫養,即便想要學習也完全不具備條件,讀研只能說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我,畢竟用自己的堅持換來了一個結果。相比而言,我老天爺不曾薄待我。
想到這里,我終于明白自己為什么那么認真賣力的準備畢業論文了,因為如果僅僅只是把文憑混下來,那實在有點對不起自己正值盛年這十年寶貴的時間。完整的走完學習的每一步,多學點東西,才不枉老天爺給我幸運。
我也不知道這紙文憑,以及這幾年的備考和學習的經歷能給我帶來什么。或許僅僅就只是一段經歷而已,畢竟一個40來歲的人,拿著一張幾千萬人都有的學歷,能起多大作用?但是我又能感受到,它帶給我的改變如此具體而實在,比如做研究課題,正是有讀研作為底氣才讓我敢于去觸及。從去年這個時候到現在,我已完成了三個課題了。這可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朋友問我下一個夢想是什么?我說結婚、生子,如果條件允許,寫一本活的比我長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