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的核心:芝麻信用
支付寶要發展,兩個方向:一是讓更多的人使用支付寶,另一個就是讓人們更愿意使用支付寶。
試著分別說明:
第一個方向:讓更多的人使用支付寶。這個問題不大,對于商家來說,收款是強需求,只要使用支付寶的消費者基數足夠大,就足以推動商家使用支付寶的意愿。所以,不論是遙遠的西北農村,還是異國他鄉,支付寶都已登堂入室,成為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
第二個方向:讓人們更愿意使用支付寶。這才是問題的重點,也是新用戶和老用戶的問題。對于任何一個產品來說,通過推廣得來的新用戶必須多次使用產品,成為產品的老用戶或是忠實客戶,這樣的推廣才是有效的,否則推廣只是得到了一些浮夸的數字而已。
讓人們更愿意使用也可以換一種表述方式,也即產品的粘性,如何粘住客戶。說到粘性,世界上最有粘性的事物非游戲莫屬。支付寶通過游戲的方式完全可以給用戶帶來兩樣東西,而這兩樣東西恰恰都是微信的軟肋,是支付寶可以施展柔道戰略的場合,是支付寶極長的長板,所以一定是支付寶努力的方向:
最重要的一樣東西是積累,積累是時間的產物,至少到目前,人類的進化程度還不能讓時光倒流,因此,時間的積累是最寶貴的財富,無法復制和重現,對于支付寶來說,這種積累從淘寶創立已經開始,任微信擁有再多的用戶基數,也無法填補時間跨度的鴻溝。支付寶的積累是芝麻信用,對于支付寶用戶來說,這種積累不能只是懷舊的情懷,唯有發揮效用才能讓積累產生價值。以前的國情是信用缺失,但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和人民對于信用越來越重視,對于支付寶來說是發展的重要契機,所以支付寶一定要讓芝麻信用成為支付寶的核心,通過芝麻信用讓支付寶成為移動的證件。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證明“你是誰”不再是難題,解決這個問題后,接踵而來的將是“我憑什么相信你”,這時就需要芝麻信用粉墨登場了。將來的相親橋段一定是:丈母娘拿手機對著毛腳女婿的臉一掃,“喲,年紀輕輕,芝麻信用就有700多了”。
支付寶還有一個想像空間,把商家的儲值卡,以擔保的方式存在支付寶這里,專款專用,消費者也不擔心商家跑路的情況發生。所以商家的芝麻信用同樣重要。
芝麻信用的重要性:
在互聯網時代,受歡迎的產品一定是能解決用戶的痛點,芝麻信用完全在這些情境下發揮作用:
簽證不再提供繁瑣的資產證明材料;
租房租車等租賃行為不再繳納押金;
就餐或就醫用提前預約免排隊;
商業伙伴合作之前先互看芝麻信用;
銀行快速辦理無擔保貸款;
公司招聘的面試之前,先看求職者的支付寶。
支付寶還是微信?
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我們生活在物質社會,這個社會的底層結構的核心是以金錢為基礎的信用憑據,所以這樣更能突出芝麻信用的重要性;
在人類的互聯網世界中,微信和支付寶面對的是不同的維度和場景,微信解決了節點(人)的連接問題,而支付寶解決的則是節點(人)的性質問題(信用、消費行為等),因此支付寶和微信有部分重疊,但決不可能互相替代,也就是說,微信的支付和支付寶的社交,它們如同宇宙中光是恒速的定律一般,只能是有限存在,任何人為的干涉也無法突破其邊界。
很多商家的支付寶付款碼上寫著“推薦使用支付寶”,這是阿里巴巴銷售基因的劍走偏鋒,可稱為“雕蟲小技”,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使用支付寶還是微信,并無特別傾向性,但事實上,這卻是支付寶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這個文章就是芝麻信用。一旦人們認識到芝麻信用的重要性,并且知道支付行為有利于芝麻信用的積累,毋庸置疑,支付寶將成為支付首選。
模擬游戲:支付人生
曾幾何時,PC上流行過一款叫作“虛擬人生”的模擬游戲,支付寶妥妥地可以把自己變成一款“支付人生”的模擬游戲:
練級:芝麻信用就是個人不斷追求的級別,級別越高,解鎖的技能越多,在以芝麻信用為基礎的各項應用中擁有更多的特權。“人們憎恨特權不是因為特權本身,而是憤怒于為什么享受特權的那個人不是我”,所以特權是人的天性,大部分人都喜歡這種優越感;
裝備:通過不同的消費功能或金融功能的使用獲得不同的屬性,類似手游中的金木水火土屬性從而達到裝備強化的效果;裝備之間可以PK,自然激發用戶強化裝備的積極性;列出下一等級的裝備,人們總會強迫自己去解鎖出這些裝備;
勛章:類似手游中的魂石,通過完成不同的任務獲得不同的勛章,比如美食類、家居類、租賃類,還可以根據次數或金額統計達標;
任務:商家更有積極性參與,包括日常性的任務,比如簽到打卡、消費次數和金額的累加,節假日或特別的日子可以推出特殊的活動獲得特別的勛章;還可以設置每日或每月的任務,及時給予反饋,讓用戶養成定期使用的習慣;
頭銜:根據級別及任務完成情況獲得不同的頭銜。
加減分:
余額寶或螞蟻金服的日均資產,加分;信用卡還款,加分;有這兩項,資金的流向不言自明;
水電氣等費用交納,加分;遵守交通規則,一年無違章,加分;車險未出險,加分;
犯罪記錄,大幅扣分;交通肇事,扣分;開車不讓行人,扣分;逃票,扣分;
這已遠超社會信用體系,簡直可以驅動這個社會趨善避惡。果真如此,支付寶將具莫大的功德!
“發完這條朋友圈,我如釋重負,下樓去家附近的沙縣小吃打包午飯,在那里,我和李晨偶遇了。
我看了看他,他也看了看我,我兩很有默契的都裝作沒看見,擦肩而過。
畢竟,大家都是有朋友圈的人,十一這幾天,他應該在法國,而我在馬爾代夫”
人們可以很容易通過微信的朋友圈包裝自己,但支付寶就困難得多,因為信用是偽裝不來的,比如機票、簽證和酒店的預訂。也唯其如此,人們更愿意使用支付寶,想方設法讓支付寶展現一個真實和完美的自己。到了這一步,支付寶還用考慮用戶粘性的問題嗎?支付寶需要考慮的是怎么讓這個游戲更好玩。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支付寶完全可以把公益也可以做成游戲。
支付寶的社交:
既然我們已經確定支付寶的核心是芝麻信用,則社交作為節點連接的屬性,一定不是支付寶的主業。在芝麻信用確定戰略優勢之后,支付定可以考慮順帶做社交,支付保的社交內容舉例如下:
家族或門派:以地域、消費習慣、興趣愛好進行劃分,可形成相對固定的靈活組織。設置相應的家族或門派任務,安排在固定的時間進行,更具儀式感;
組隊:極其靈活的臨時小組,完成特定的臨時任務;
朋友圈:與口碑打通,對商家的評價同時出現在朋友圈。以支付為基礎的評價,遠比大眾點評的可靠性更高;來自芝麻信用高的點評可獲得加分,支付寶哪還需要做推廣,用戶自己的積極性更高;
聯盟:商家可形成聯盟,資源共享,利益共享。
但無論如何,社交一定不是支付寶的戰略重點,可擇機而動,甚至可按兵不動。
以芝麻信用為本,“支付人生”的游戲為標,則支付寶可與微信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