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感悟《被討厭的勇氣》青年與哲人辯論第三夜
1、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課題
2、信任這一行為也需要進行課題分離。信任別人,這是你的課題。但是,如何對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對方的課題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強加給別人的話,那就變成粗暴的“干涉了”。
信任別人,如何對待你的信任是雙方的課題,信任雙方之間也不是個人的。課題分離是減輕人生負擔,而不是為別人好的理由去干涉他人。增加自我的負擔。
父母總是以愛的名義背負孩子的課題,卻忽略了孩子也是獨立的個人,當下網絡上出現了一些父母輔導孩子氣的進醫院的案例。父母總是覺得為了孩子好,孩子應該怎么樣,結果不盡人意。雙方都很疲憊。甚至在相處過程中彼此之間的信任也消磨沒了。
放下孩子的課題,減輕自身負擔。家人之間更需要有意識的分離課題。
3、放下別人的課題,煩惱輕輕飛走
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給出的具體而且有可能徹底改變人際關系煩惱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觀點。
課題分離是給彼此空間和自由,不互相干涉課題,減輕人生負擔。人際關系的煩惱也會進一步改變。
工作上與上司之間無法友好溝通,上司覺得員工就應該按照他的方式,而員工覺得自己的工作自己會做好,上司的強行加入讓自己無法安心工作。這樣很容易引發沖突。
課題分離和人與人之間相處需要邊界感和距離感是一樣的道理。就如親子關系,父母應該在孩子的什么階段參與輔助引導,什么階段慢慢退出。給彼此足夠的安全感和邊界感。是雙方的一種尊重。也是人際關系和諧相處的重要意義。
4、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
人際關系中的“羈絆”像盤綜錯節的繩結,已經無法用普通方法解開,必須用全新的手段將其切斷。“課題分離”就像格爾迪奧斯繩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