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聽到一個熟悉的名詞,叫三分鐘熱度。
在我的理解里,三分鐘熱度是這樣的。
第一分鐘,你接觸了某個東西并對它產生了興趣。第二分鐘,你著手準備去了解或學習它。第三分鐘,你開始實踐你的想法。然后,就結束了。
沒有第四分鐘。一時興起的開始,虎頭蛇尾的結束,所以往往我們喜歡將它等同于半途而廢。
你的人生之中,是不是也有不少這樣的三分鐘熱度?
仔細想了想自己二十來年的人生歷程,三分鐘熱度這種事情確實不少見。
人是善變的,也有欲望。所以每當一件新鮮事物擺在面前的時候,總會有一種很強的吸引力。如果你對它的好感度再高一點的話,就越會被吸引。
這時你會想,這東西好像挺不錯的,也挺有趣,要不也學一學?然后迫不及待地就開始了三分鐘之旅。
一種被喚做新鮮感的香味,讓你誤以為所有的東西都似乎合自己胃口。但味道怎么樣,還是得試過之后才知道。
于是,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食之無味,拋之腦后。
以前,看見周圍不少人在學吉他,想著自己也要找時間學一學,但學了沒一段時間,就把它放到了一邊。現在那把吉他不知道被堆砌在房間的哪個角落,沾染著不知哪里飄來的灰塵。
也有過一次,偶然看到一本經濟學相關的書,翻了幾下覺得挺感興趣。但當真的淘來了幾本專業書籍,卻又怎么也看不下去了。那感覺就是看明白了書本上的每一個字,但腦子里完全理解不進任何意義。同樣的命運,它們被擱置在書架上。
當每一次,類似以上的三分鐘熱度出現的時候,也總會伴隨著一種叫罪惡感的東西。
它拿著鞭子拷問你的內心,破口大罵你怎么又沒堅持下來。然后在它的淫威之下,你垂頭喪氣的承認錯誤,就像一個犯了錯的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容易沉浸在自責之中。但看看周圍的人,他們似乎也或多或少面臨著他們的三分鐘熱度。
一個朋友下了決心每天運動健身,過了一周之后,就再也沒見他鍛煉過。另外一個制定了詳盡的英語學習計劃,但前三天的認真貫徹,在第四天到來時被重新打回圓形。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三分鐘熱度是大多數人的共性。
事實上,像書上所講的那種高度自律的人很少,我不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那樣的人。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在與三分鐘熱度這個怪物進行抗爭。
高中的時候,曾看到過一個想學街舞的同學,因為身體不協調,而在面試舞隊的時候被刷了下來。一般的人,經歷了這般挫折與否定,總該放棄了吧。
但后來我發現,他一直在自學,每天拿出一個時間出來勤練,經常和其他學舞的人交流學習。如今三年過去,他擺脫了過去的自卑,也參加了不少比賽,和圈子里的人都混得挺好。
我看到他現在的樣子,就會回想起他當時的失落。
直到有一次閑聊的時候,他訕訕地跟我說了句,因為熱愛。
我才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靠熱愛堅持下來的。所以,你的三分鐘熱度,也許是因為你還不夠熱愛。
或許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去堅持,設定目標,分解目標,制定計劃,獎懲結合,但終究不是出于最純粹的喜歡。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更想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回過頭想想,三分鐘熱度真的是洪水猛獸嗎,為什么人們總是嗤之以鼻。在凡事都有兩面的現實之下,我更愿意看到它的另一面。
它其實就像是一個即將開始的生命,突然夭折。而目的只是為了讓你了解它一點點。
這一點點,我覺得很重要。
靠著這一點點,我認識了村上春樹,知道了三國紛爭,結識了王家衛,拜訪了凱恩斯。雖然不夠精專,但我并不無知。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只是將自己的時間,融成一個又一個的三分鐘,分別去了解和體驗不一樣的事物。
有的東西,可能這一生只需要花上這三分鐘就足夠了。而那些你將傾注一生的事業,不也是從這三分鐘開始的么?
前些天在簡書上看到一句話,不要因為害怕結束,就拒絕了所有的開始。同樣的,不要因為顧慮著自己的三分鐘熱度,就拒絕了一切的嘗試。
三分鐘熱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還在為它擔驚受怕。
轉發隨意,轉載請簡信獲得授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