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期,老師教育我們:與人有路,于已有退。給別人一條路,實則給自己一條后路;
工作后,領導教導我們: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給別人方便,也是給自己帶來方便;
生活中,長輩們也時常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留有余地。別把話說死,別把事做絕了。世事無絕對,風水輪流轉,說不定哪天你們會再打交道,也會有求人的時候,做人要給自己留一條后路。
所有的這些就像一塊正面教材從小到大教導著我,指引著我的人生,這塊正面教材告訴我:做人做事要給自己留后路,否則你的人生會很麻煩。
我曾經也毋容置疑地遵照這塊正面教材走過了人生的三十個歲月,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大,經歷的事情越多,生活的閱歷越豐富,我愈來愈覺得,給自己留后路,才使自己的人生越來越麻煩,甚至于埋葬了自己的人生。
2008年,我進了一家臺資企業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對于一個職場新人,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由于是新手,工作上的許多事情都不懂,需要問上級和同事。我和曉都是周的助理,一個負責人事,一個負責行政。我進來公司的時候,做我這個位子的那個女孩已經辭職走了。于是,工作上的事情我只能問周和曉,但是周很多時候都不在辦公室,所以就只能問曉了。
剛開始,我們相處還挺好。有一次,曉問我的薪資。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沒有任何經驗,再加上性格使然,于是,我毫無隱瞞地告訴了她。
從那以后,曉對我的態度一反從前,每次請教的時候都愛搭不搭,好些回,和一些同事還在竊竊私語,一見我來就故作模樣的散開。一開始,我覺得挺莫名其妙的,也不知道為什么,但我依然對曉熱情。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后來,我聽人說,曉是因為我一進來就同她一樣的薪資而耿耿于懷,因為曉是在那做了兩年的老員工啊。出于嫉妒和不甘,曉到處造謠打擊我。出于同理心,我并不與之計較,也許她并不知道,政策上每年都在上調工資吧,我只是拿到了與這個社會和我的能力相匹配的薪酬而已。
人一旦心態有了問題,工作的積極性就低了,曉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對周交待的工作言聽計從,而且還時不時給周捅個簍子,周拿她沒辦法,因為曉的男朋友在公司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由于曉沒有什么業績,周幫她向公司提出加薪,幾次都沒成功。于是,周教我在考勤里作手腳暗暗地給曉加工資,我遵照了周弄虛作假的想法。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我天真地以為,或許曉的薪資高出了我,她的心理平衡了,我們之間的隔閡就解開了,關系也就好了。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我們的善意并未得到曉的感激,她不但沒有感恩之心,反而變本加厲。因為故意拖延,許多的工作都不能按時完成。周只好派我協助她完成,有時還要彌補她捅下的蔞子。那時候,我覺得自己比狗還累,比竇娥還冤,有些事情百口難辯,只能把委曲往肚子里咽。
我開始討厭這個復雜的圈子,討厭這個儒弱的上級,討厭那個無事生非愛八卦的女人。可事實上,往往我們最討厭的人和事最能磨練出更好的自己。
就在這兩年間,我成長了,接觸的事情多了,見的多了,業務的專業水平也高了。兩年的時間讓我脫胎換骨,我不再唯唯諾諾,言聽計從,我有了自己的見解,我的改變讓一些事情的矛盾開始尖銳化。
當一個一直順從的人,突然有一天不再順從了,的確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他們有的好奇是什么改變了我,有的幸災樂禍地等著看戲,也有的因看不慣周,為我的勇敢在心里默默地點贊。
因為拿餐票的事情,我與曉之間,發生了第一次正面沖突。給員工發餐票本來就是她的工作范圍的事,可是她就是不拿,在那里閑著硬生生地把這件事推給我。周看到這樣,便叫我拿,我頓時火冒三丈,憑什么她的工作總叫我做?憑什么你自己搞不定的人總讓我來收攤?
我拿起一摞餐票狠狠地甩在曉的桌子上,一字一句地盯著她說:“自己的工作別總依賴別人幫你做,大家不欠你的。”
在場的每個人都沒見過這樣的我,我看見她的眼里有驚訝,有憤怒,有恐嚇,我們的眼神交匯了兩秒鐘,然后,同時收回了視線,這兩秒鐘讓曉意識到我要真吵起來,可能會跟她勢均力敵,僵持不下。
我也不是什么好鳥,我也會罵人,惹急了我也會發火拼命保護自己那點可憐的自尊,我不是溫順的女子,我也會歇斯底里。而事實上,我根本就不想和曉吵,我譴責曉僅僅是覺得她該受譴責。
周自始至終沒說一個字,也許這樣才是他想要的結果吧,他需要這樣的一個人,去幫他對付他搞不定的人。可是,我的心卻很凉很凉,我不想再呆在一個我很不喜歡的圈子里,做著一些違背我本性的事情。
當周再次叫我在考勤上做手腳時,我拒絕了,這份拒絕也切斷了自己的后路。
遞交了辭職報告,所的郁悶與不快在我踏出公司大門的那一刻,也隨之煙消云散。天空依舊尉藍,空氣依舊清新,世界依舊美好。
我以為兩年獨擋一面的工作經歷可以讓我找到一份較好的工作,可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總是有差距,這世界上兩年工作經驗的人多了去了。站在人才市場里看著那些招聘信息,才發覺自己什么都不是,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渺小,那些招聘要求就像一個個巴掌狠狠地摑在我的臉上,要多疼就有多疼,現實就是這么殘酷。
找了近一個月工作,終于在一家私營企業繼續做人力資源的工作,在這里呆了四年,繼續積累工作經驗,同時,也給自己的學歷升了值,報考了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證,給自己的專業添磚加瓦。
四年后,我褪去青春的稚嫩,憑著自己的努力,開始了一路向上的職業生涯,成為了一名職業經理人。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一步步地被逼著成長,但不論是自斷退路,還是他斷退路,不留退路,反而更容易找到出路,更可能獲得成功。
哈佛告訴他的學子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座潛能的寶藏,我們每個人都蘊藏著巨大的潛在力量,等待我們去發現,去認識,去開發。這種力量一旦引爆出來,將帶給你無窮的信心能量。
每當我回顧往事時,這段深刻的經歷告訴我:人生是一條未知不斷探索的路,別將自己放在舒適圈內,要敢于沖破自設的舒適圈。當你切斷自己的退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時,才能激發體內巨大的潛能,才容易贏得你想要的出路。逼自己一把,你會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