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已經過世很多年,趁著時間還沒有將回憶都消散,用文字記錄下來,留點念想。
01? 爺爺的背
爺爺的背一直是駝著的,記憶中爺爺沒有抱過我,都是背著。我在他的背上度過了一整個美好的童年時光。
我是我們家的第一個孩子,爺爺格外的疼我。他說:你小時候都是不走路的,去哪里都是背著,一直到7歲,都還在我的背上。
思緒紛飛……
爺爺經常背著我走過家鄉的那條小街,一直到他撿廢料的地方,把我放下來,再去旁邊小店給我買顆糖果。我吃著糖果,他便在工廠丟棄的垃圾堆里撿廢料。我知道,這些廢料會在爺爺的手里變成結實的繩子,再變成錢,再變成我嘴里的糖果。
爺爺經常背著我來回往返外婆家。那時候還沒有摩托車,都是走山路。去外婆家要翻越兩座大山,需要一個多小時。我從來不走路,爺爺背著我,上坡,下坡,再上坡,再下坡。有時候睡一覺就到了,有時候我會在中途路過一家小店的時候纏著爺爺放我下來,給我買一包幸運方便面和一瓶健力寶。不會每次都得逞,方便面常有,健力寶不常有,那是過年才喝得起的。
爺爺經常背著我去河對面的山上,山里種了茶葉,他給茶葉施肥,我在茶葉地里挖野生的小蔥,回家讓媽媽用小蔥、雞蛋,再放點豬油炒個飯給我吃,噴香噴香的。
但凡爺爺帶我的時候,我都在他的背上。我想,那個背總歸不是被我壓駝的吧,他一定是一直就駝,只是后來越來越駝。
現在我也有了孩子,我的孩子很少要爺爺奶奶背著,都是抱著。背上的童年,應該是屬于我這一代人的。
02? 爺爺的麻繩
麻繩是爺爺早年的經濟來源,起碼在他身體還可以的時候。
他去工廠的垃圾堆里撿來的各種帶子,布料,回來后剪成一條條的,然后搓成細繩,再由幾根細繩編成一根粗繩。
破舊卻不失敞亮的堂屋里,一條板凳,一條條的細繩索,一端系在板凳腿上,另一端,在爺爺的手上。他佝僂著背,左一下,右一下,細繩在他粗糙的長滿老繭的手上飛舞,串成一條條時光的繩索,鎖住他平凡到卑微的一生。
爺爺編好的繩子,都是自己背著翻山越嶺徒步去賣掉的。大概一個月或者個半月出去一次。天不亮就起床,生意好的時候第二天就會回來,有時候要兩三天才回來。那時候沒覺得沒有啥,現在想來,怎么都覺得著像是一件很豪氣的事,頗有一種梁山好漢的趣味。
天黑了,看見燈火搖曳,敲門:我賣繩子走到這里,天黑了,可否在你家【da xie】一宿?主戶欣然同意。大魚大肉絕對沒有,糠咽菜應該是有的。當然,這一切都是我的假想。當初忘記問爺爺具體情況是怎樣的,也許他說過,而我已經忘記了。
在我上初中之前,賣麻繩是爺爺主要的經濟來源。好在他不用貼補家里,他掙的錢,都用一塊手帕包著,然后在用一個塑料袋套著卷起來,有段時間藏兩床被褥中間,枕頭的那個位置壓著,有時候藏在他床頭放衣服的小柜子里的某一個角落。這些都是我小時候偷偷在門縫里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