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別離》這本書,等了好久,卻沒在拿到手之后立刻讀完。記得剛讀了開頭的時候,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討論結局,女主死了。當時我什么心情來著?讓男主跟女主相遇一回,到頭來就是為了生離死別?那種看《曾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的感覺又回來了。
我看了很多言情小說,除了三角戀里那種壞心女配或者暖男二號一直圍在主角身邊的,還有就是男女主相愛后一直在產生誤會與解開誤會之間往返的。舒儀的套路不一樣,她筆下的愛情,全因為外界的重重打擊讓男女主角變得無能為力,卻不能放手。
如果“三劍客”的故事是一個圍城,《格子間女人》就像是游離在城外的人,大概因為是以譚斌的視角寫的,所以她所能看到的就少之又少。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別離》作為此系列的最后一個故事,徹底將所有人都緊密地聯系了起來。番外里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孫嘉遇的偏愛,即使正文里也一樣,雖然他人不在,但靈魂卻從未離開。嚴謹的“三分之一”,為嘉遇留下了一個最好的見證,程睿敏對季曉鷗說,以后讓嚴謹來給她講孫嘉遇的故事,這個故事太長太長。很可惜,季曉鷗沒能等到這個故事,就先離開了。我在想,也許他們會在那邊遇到。
這是三個故事里最長的一個,寫人間疾苦,寫生離死別,寫相愛相殺,寫虎落平陽,寫落井下石,寫坐地分贓,寫人性貪婪,也寫“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故事里提到了太多,提到SARS后遺癥,提到網絡暴行,提到國貿百子灣這些地方,讓人感覺這故事如此真實,也許我們就生活在同一個空間。
而最開頭嚴謹生日時,湛羽的出現,讓我以為這不過是一個陷害朋友的大烏龍。接下來湛羽、嚴謹和季曉鷗三個人,讓我覺得無論哪兩個人在一起都毫無違和感。嗯,請原諒一個腐女的思維。然而湛羽的突然死亡,讓我感覺到作者遠沒有我想的善良,后來我又想到了一件事,作者筆下的長的特別好看的都死了,嘉遇是,湛羽也是。想到這個就悲從中來。
而季曉鷗的死,更是毫無預警,死的讓人覺得一顆石子丟到水里,只起了一些小小的漣漪。連嚴謹從牢里出來,程睿敏跟他坦誠一切的時候,都是借由譚斌的視角去描寫的。如此大的悲慟,要用怎樣錐心泣血的文字來描寫呢,說實話我也不忍心看了。
而其實,作者如果筆下留情,季曉鷗真的可以留個半條命。也不至于讓嚴謹三十六歲高齡,痛失所愛。寫故事的人,故事結尾或許就結尾了,而看故事的人,往往還在擔心他以后怎么生活。難道嚴謹再開個美容院叫“二分之一”?
說句題外話,每次看到說嚴謹像胡軍的描寫,我就要聯系到湛羽,從而想到《藍宇》。湛羽這個人,其實做了很多錯事,但不知為什么,我始終沒辦法討厭他,大概是因為他長的好。而季曉鷗,大概是三劍客的女主中最受待見的一個,至少在我而言是這樣的。
其實整個故事里,描寫感情的地方并不多,但令人十分動容。嚴謹越獄后在季曉鷗處停留遭舉報,他為了保住季曉鷗而做出的選擇,和當初孫嘉遇為了保住趙玫情愿被逮捕如出一轍。而看到作者筆下的種種,那種久違的無能為力又回來了。像趙玫為了救出孫嘉遇而多方奔走一樣,季曉鷗為了不辜負嚴謹所托,令“三分之一”虎口逃生。大風大浪都過來了,卻在真相即將浮出水面的時刻,季曉鷗亂了陣腳,也許她不追出去,一切都是好好的。
關于文中一些小問題,第一是湛羽死后留下的QQ,好友列表里都是一些平日里關顧的客人,他卻在這個QQ的空間里寫了許多公開的日志,連同對季曉鷗的愛情。一個用來做那種生意的QQ,給人感覺不會用來寫特別關乎個人感情的日志,這里不太合乎情理,但恐怕再讓季曉鷗找到湛羽的私人QQ更是難上加難了。
第二是關于QQ的聊天記錄,一般來說只有開了會員才有聊天記錄漫游功能,當然文中沒有做表述,我們默認此QQ開了會員。嗯,原諒我這個細節控。
第三是關于嚴謹遭陷害這件事,湛羽死后,所有證據都指向嚴謹,是受人引導,還是巧合?嚴謹父親沒辦法大動作地幫助嚴謹,是忌憚網絡上的言論。而嚴謹越獄后被捕是遭到季曉鷗前男友舉報,嚴謹被捕后,“三分之一”遭到“小美人”的覬覦,三個節點上的人都有動機。那么嚴謹遭到陷害這件事,是兇手故意誤導警方,還是警方自己查到嚴謹頭上的?
第四是關于時間軸的問題,文中提到孫嘉遇去世十幾年了,實際上這里可能是個bug,孫嘉遇是在三十歲去世,74年生人,也就是死于2004年。嚴謹遇到季曉鷗的時候,是2010年,他36歲。所以孫嘉遇去世是幾年,而不是十幾年。
整個故事所涉及到的東西,已經超出言情范疇,所以看完后除了對兩個人感到深深惋惜,更多的還是感受到作者滿滿的誠意。相信要保證故事的嚴謹性,必然耗費大量精力去翻查資料。
最后一句,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覺得這個故事適合拍成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