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著名作家蔣坤元的談寫作文章《再從泥土里發芽,開出美麗絢爛的花朵》
再從泥土把芽發,
開出美麗絢爛花。
寫作切忌引據典,
簡潔樸素應無華。
詆毀作家是慣手,
無非裝逼裝到家。
歡慶作家新書發,
書墨飄香到天涯。
作家的優美文章《由老絲瓜想到的》里有一首打油詩:
采摘絲瓜去賣錢,
往事如煙憶當年。
下河摸蚌獲豐厚,
破蚌采珠笑開顏。
死豬漂流亦撈取,
洋雞茹腥喂食添。
破爛撿拾打楝果,
財源滾滾肯營鉆。
當下致富頻支招,
服務得利應不難。
附注:讀著名作家蔣坤元老師的文章,正像讀那些名家名作一樣,對于我們的寫作還是很有些幫助的。因此,我們不要被那些詆毀的文章所左右,那些人往往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把別人的文章說得一無是處,可真正地去看他的文章時,覺得也沒有什么高明之處。從而我們應該謙虛謹慎,不要目空一切、眼高于頂,還是放下身段,低調做人,在簡書的海洋里,要像辛勤的蜜蜂一樣采花釀蜜,看到別人的文章,要多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不是吹毛求疵、求全責備。我們只有集眾家之長,才能成一家別樹一幟的靚麗風景線。
作家的這篇談寫作文章《再從泥土里發芽,開出美麗絢爛的花朵》,我們讀了后應該會獲益匪淺。這篇文章首先從凌翔老師說的話寫起,接著將文章進行到底,說的就是寫文章要追求通俗易懂,而不是故作高深地引經據典,借以嚇人地讓人認為自己很有學問。說一千道一萬,寫文章要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語,這樣更接地氣。作家文章的風格就是簡潔樸素的,這同樣歸功于他用很流暢的口語寫文章??催^朱自清的散文的人都知道,朱自清作為一個大學教授,他寫的文章都是用口語化的語言來寫的,如若不信,可以打開朱自清的文集去瞧瞧,你就會曉得我沒有撒謊。
我在作家的優美文章《由老絲瓜想到的》的評論區寫的一首打油詩,基本上貼近作家文章的內容去寫的。作家從絲瓜開始開花長成一條絲瓜且絲瓜變老想起了如煙往事,他想起了他的充滿蓬勃生機的童年時代。那個時候他就是一個掙錢能手,他采摘老絲瓜抽取絲瓜筋曬干后賣到藥材店里,他得到了一筆外快。由此他又想起了他的很多掙錢的門道,譬如摸河蚌交給生產隊喂養鴨子而掙到比壯勞力還多的工分,還有破蚌采珠賣到了錢,另外撈河上漂浮的死豬喂食生產隊飼養的洋雞(不用說也掙到工分了),另外拾破爛、打楝樹果和捉壁虎賣給收購店掙錢,等等。作家童年時掙錢的途徑太多了,這應該歸功于他肯動腦筋,難怪他長大后會成為一個著名企業家,這是他從小就肯動腦筋的緣故。作家自己富裕了,還不忘為年輕人發家致富支招,他認為圍繞服務行業去做些事情,想不賺錢都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