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邏輯
保持清晰的邏輯,邏輯表達邏輯思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刻意的練習,不能因為困難而忽視,因為懶惰而含糊其辭的思考和表達,傳達出來的思想必定是雜亂的。很有必要多花一點時間,了解和掌握思考的技巧,然后不斷實踐。雖然辛苦,但是確實想了解自己的思維,那就必須去做。
在同一組的思想必須具有某種邏輯順序,以下介紹3種經典的邏輯順序:
1、時間(步驟)順序
按照事物的發展順序來思考問題,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后順序來界定問題并采取行動。
如客戶分析中可以按照客戶的生命周期,分為客戶的引入、活躍(進而分層為會員OR非會員)、留存、流失,每個階段對應的是不同的分析課題,引入階段關注的是客戶量;活躍的定義依據的業務需要的目標動作而定,比如發帖、回復、商業推廣等,關注的是客戶的活躍比例,以及活躍產品度;留存階段看中的是客戶的消費能力、續費潛力等;流失階段關注的是客戶的流失概率、挽留價值和成本。
2、結構(空間)順序
將某個整體劃分為不同部分時,要保證MEMC原則,就行組織架構劃分一樣,做到邏輯分層。類似于數學中的集合間的關系。結構順序是分析中常用的一種邏輯順序,比如對客戶的消費、充值情況進行劃分時,先依據指標(消費、充值)的優先級做層級劃分,再對同層級的進行劃分,會出現一個樹形結構,類似于決策樹算法的數結構,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清晰的看到客戶的消費充值情況,把客戶分為分類。
3、程度(重要性)順序
依據重要性來進行排序,先強后弱,先重要后次要。如果時間資源有限的話,那最先解決的肯定是排在最前面的問題。
最好能把內容歸為3~5個關鍵點,便于人腦的記憶,采用時間、結構、程度順序能夠把信息點進行歸類合并,實現邏輯思考,最終能達到邏輯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