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教的數學》-「音符里藏著數學規律」
今天看了這一章的后半段。有兩條很值得引起我的注意及反思。
一是在家庭數學啟蒙階段,不要過多的給孩子講專業的術語,就用最直白的生活語言告訴祂那是怎么了,就可以,過多的講專業術語給祂聽,很容易本末倒置,讓孩子去關注花哨的名稱,那只是聽起來很高大上而已,但是,實在的內涵及數理的推理及邏輯分析反而會被忽視,孩子懂得說出來一個專業術語不代表祂是真正懂得了其背后所代表的數學推理,反而會因為孩子說出了一個專業術語會誤導家長,以為孩子懂了。會說出來就代表懂了,這個是成人的思考方式,不是孩子的,孩子還處于模仿階段且是相當的會精于模仿,所以祂能說出來一個專業名詞跟祂是否真的懂了還真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
二是思維定勢這個東西。孫路弘明確表示反對刷題,他認為這個只是訓練過度而形成的認知的思維定式而已。長此以往,大腦失去了靈活的思考能力,不會辨別思考的方向及其他多維度的可能性,大腦的一種惰性。我們需要讓大腦總是保持警覺的狀態,全年無休,隨時準備接受指令、解讀指令、記住指令。長期行為變成習慣,養成的就是一種頭腦的靈活性。
說實話,這本書才看第一章,還是蠻喜歡的,非常對我的胃口,書中所提到的理念我也是十分的贊同??戳诉@個書以后,總覺得腦袋里有好多的新的想法在冒頭,在發芽,得空理一理,可以想出更多和孩子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