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參加21天寫作訓練營?

故事要從一個歧途開始。

那年,我看見很多人的文字寫得或許華麗、或許發人深省,我讀著別人的文章,想象著自己是作者,想象著那種成就感的感覺。于是,我“想要”。

我想要借著寫作,來突破職業帶給我的多重困境;

我想要借著寫作,提升自我的價值感;

我想要……

帶著那么多想要的念頭,我開始嘗試。

結果,當然失敗了。

斷斷續續的開始寫日記,我發現我的寫作水平簡直是——慘不忍睹的平方。

1、我時常覺得沒東西可寫。別人的建議是“輸出倒逼輸入”,我嘗試讀書十卷,下筆仍無神。

2、寫出來的文章缺乏邏輯。文字前段沒能很好的過度到后段,需要了解的概念也說不清楚。

3、總是寫自嗨式文章。琢磨了2000字,閱讀時間10分鐘,能看的3句話,單獨提煉出來吧,又單薄的不知所以。所以,自己寫的文字……自己從來不看。

4、文章干癟無味。

? ? ?不幽默,至少也需要點黑(e)色(gao)的。

? ? ?沒例子。別人信手拈來的“我有一個朋友”、“我曾經”,在我的文字里就從來沒有上演過。

? ? ?沒金句。

? ? ?詞匯匱乏。

? ? ……

經歷了這番嘗試,我又蹦出“我不行”的念頭。原本就是斷斷續續的寫作,徹底終止了。

一般故事到這里都會有轉折,主人翁或者受到了高人指導(像功夫熊貓),或者是有奇妙的境遇(比如張無忌)。

而我,只是平淡的過了在政府部門工作的第8個念頭。

鄒小強老師說過:“一個人的目標無法實現,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夠痛苦也不夠熱情。”

是的,“25歲已死,75歲才埋”的悲愴,讓我痛苦。8年的工作,讓我變得小心翼翼,毫無價值感,我不停的用自我貶低的辦法,來逃避改變帶來的巨大壓力。

那平淡無奇的一天,卻是我開闊的一天。

我不再急于做出什么,不再急于變現,我告訴自己要聚焦“渴望”。

再三盤點后,我留下了寫作,即便我是多么的不擅長!

因為:我渴望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我渴望自己被自己看見,寫下來的文字不再只是被DELETE的下場!

我在開營前最后一天加入了21天寫作訓練營。

我想在這次訓練中,收獲到:

1、寫作邏輯的提升。“寫作是認知的逆向工程”,通過寫作,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2、改變流水賬似的“自述體”。

3、學習如何收集素材。

4、學習如何讓文章豐滿一些。

每天獨處的時候寫,如果要給它設定一個期限,我希望是N個21天。

如果這個N,能夠>10,我可以收獲到堅持下來的成就感,我也確信我的語言表達和認知水平能夠上一個臺階,我也期待這一點點小堅持,帶給我生命不一樣的可能。

在這個過程中,我最擔心是自己的不自信,而我偏偏總是對比那些“更好”。如果我因為自我評價過低而挫敗,我需要幫幫團的鼓勵和支持,我需要“教練式”的指導。

去年(或許是前年),我參加古典老師的職場MVP,當時要求學員們自我介紹,我在興趣愛好和可以提供的資源放了空,“如我這般低落塵埃,有什么可以拿出來分享呢?”。今天,我參加21天寫作訓練營,我大膽的說出了我的興趣,認真盤點了自己的資源。

那一刻,我是激動的: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