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附近那家周記麻辣燙從1.31號關門到現在了。點餐app上其他賣麻辣燙的店家評論里滿是要不是周記還沒開…真是讓其他店家哭笑不得。
長這么大,印象里好吃的麻辣燙還真是少之又少。小時候吃不了辣,校門口賣的麻辣燙,只有粉絲和火腿腸,一兩根青菜,乘著熱吃一碗,也是極其滿足的。
上了大學,突然對辣有了極大的熱衷。
而大學處在大陸之極南部,做麻辣燙生意的卻多是北方人,因此麻辣燙也多呆著北方的風范與口味。芝麻醬,檸檬醬,配著南部特有的沙茶醬,辣椒油,醬油,蒜泥是不可少的,說是麻辣燙不如說是串串香,一串一串的擼下來放到盆里就是一碗,沒有肉,大多是內臟,豬肚牛肚,黃喉百葉,我吃不慣內臟,就只能點些丸子解解饞。
出了路邊灘,還有一家上書麻辣燙三大字的門面,里面則與常見的麻辣燙店面相似,一臺冰柜,里面展示著各種蔬菜和肉制品,還是沒有鮮肉,有點怨念。麻辣燙無非罵辣二字,然而這家麻辣燙卻以酸為重點,酸湯,加點辣,極其容易下口缺容易吃膩,也就去過一只手數的過來的次數。
麻辣這點不如旁邊的過橋米線做的好,不過能把過橋米線做出麻辣風味也是很神奇的一件事就是了,這是另外一件事了。
來到上海,學習一段時間,姐姐某一天點的麻辣燙,無意中蹭吃了一口,就對此驚為天物,念念不忘。不過作為一個有節制的人類,我硬生是熬了一周才點,土豆,火腿,豆腐,綠豆粉絲,藕片,火腿,雞肉塊,培根…微辣微麻,必須要有蒜泥和蔥花,香菜是邪惡的,一邊去。那天,在房間里吃完周記的麻辣燙后,那啥,久居鮑肆不聞其臭,那味道一天都沒有散去,麻辣燙的香味能留那么久也是讓人膽戰心驚的,可是…真Tmd好吃啊。
誒,老板你怎么還不開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