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小明今年高三,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家里也給予厚望,根據平時的成績,重點大學應該沒問題。可是高考結束后,成績下來卻不怎么理想,小明把自己的成績告訴給媽媽后,媽媽說,雖不理想,但也不差,還安慰著小明,怕他做傻事。
但是,大家很害怕把這個消息告訴給小明的爸爸,因為小明的爸爸很在乎小明的成績,磨到最后也只得告訴了爸爸。當看到這個成績的時候,爸爸什么話也沒說,只對小明說了一句話:你自己的路還得你自己走。
對于這個反應,大家有點意外,以為爸爸會打罵小明,結果卻沒有。慢慢的,家人在為小明報考志愿和準備開學要用的東西事情上忙開了,也就沒人在意小明的爸爸了。
但是,慢慢的,小明的爸爸卻越來越瘦了,家里人以為是爸爸為兒子沒考上理想的大學,心里面有點想不開導致的。小明的媽媽認為,小明的爸爸吃的也挺多的,飯量沒有減少,反而還有所增加呢。小便也比原來頻繁了,這是正常的啊,爸爸喝的水多啊,因為爸爸喝水杯從沒離開過手。
直到有一天,小明的爸爸說他的眼睛看不清楚了,家人才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立即去醫院進行了檢查,結果出來,被告知是得了糖尿病。也還好不是太晚,要是這次眼睛看不清再認為是老花眼,病情繼續延誤,則后期出現的癥狀會更糟糕。
下面是小明在爸爸住院后了解到的情況。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而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相對或者絕對不足,胰高血糖素不適當地分泌過多造成的。常見癥狀是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體重下降,俗稱為的三多一少。也就是小明爸爸身體出現的癥狀。那為什么會得糖尿病呢?
糖尿病主要分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不管哪種糖尿病都是由于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而導致的。
遺傳因素:
糖尿病存在家族發病傾向,1/4-1/2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環境因素
進食過多和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二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使具有二型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容易發病。
如何來理解這兩個因素,除了先天性一型糖尿病之外,對于二型糖尿病,我們所說的遺傳,其實并不是說,我們的父母得了糖尿病,我們生下來就是糖尿病患者,而是遺傳的是易感性,當外在的環境因素達到一定的要求,我們患糖尿病的幾率就很高。(這一點也適用于其它慢性疾病)。
在五六十年代,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就沒聽說過有人得糖尿病,而是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改善之后,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之后,我們的患病人數和患病幾率就增加了。
不過得了糖尿病也不要害怕,只要開始慢慢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和糖尿病和平共處的。
在了解到基本的信息以后,小明就要慢慢的給爸爸從飲食和生活方式上,給出可行性的建議,你想了解更多嗎?歡迎撩我~
我是一名營養師,如果本文對您有用,可以喜歡,也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
以后還會有關于減肥、美容、營養的文章,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