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福海
9月1日,美國華納公司出品的戰爭大劇《敦刻爾克》登陸中國影院,英國軍民上下齊心,共赴國難的英勇氣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是一次艱險又偉大的撤退,敦刻爾克海灘上的40萬英國軍隊撤回33.5萬人,已經超出了丘吉爾撤退3萬人的預期。
但是,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促成這次大撤退的最大功臣竟然是希特勒。就在英法聯軍唾手可得之際,5月24日,希特勒奇跡般地下令停止進攻48小時。就是這次暫停進攻,讓敦刻爾克的撤退變得順理成章。
英法聯軍全線潰退,希特勒也覺得勝利來得太突然!
1940年5月10日凌晨5時35分,德軍閃擊西歐。“靜坐”8個月之久的英法盟軍起而應戰,展開了空前規模的陸空大戰。正當英、法主力部隊在法、比邊界進行堵截戰之時,德軍主力部隊以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的“A”集團軍群的45個精銳師(其中有7個坦克師,3個摩托化師)乘虛而入,直撲阿登山。古德里安指揮下的德軍第19裝甲軍首先通過不戰而降的盧森堡,進入阿登山區。
德軍第41裝甲軍、第14摩托化軍及時跟進,通過70余里的阿登山脈地帶,突入法國境內,于5月12日佛曉前進到馬斯河。5月14日,古德里安率3個裝甲師全部渡過馬斯河之后,與從另外兩個渡口過河的4個師會合,立即向法國的防御縱深進攻,直抵盟軍后方,在16日德軍攻抵瓦茲河。
5月15日早晨,即開戰的第5天,法國總理保羅·雷諾致電丘吉爾,驚呼:“我們被打敗了,我們這一仗打輸了。”該日深夜,法軍總司令甘未林向法國政府報告說,敵軍已經突破防御,大批敵軍已經開進突破口,已無力組織預備隊,對首都巴黎的安全“不再承擔任何責任”。法國政府決定遷往圖爾。
德軍乘機擴大戰果,它的主攻部隊已擴大到71個師,造成戰役上的絕對優勢。5月18日德軍進攻阿臘斯、阿布維爾;5月20日占領亞眠與阿布維爾,進至英吉利海峽沿岸,切斷了法、比邊境的28萬盟軍與索姆河以南法軍主力的聯系。德軍揮師北上,于5月23日侵占圣奧梅爾。5月25日,攻占布倫。26日,攻占加來。德國陸軍在空軍支援下進抵格拉夫林。
1940年5月23日,德軍古德里安將軍的第19裝甲軍離敦刻爾克僅有16公里。逼近敦刻爾克抵抗德軍的英法聯軍只有6個步兵營。被困盟軍賴以撤退的唯一大港——敦刻爾克危在旦夕。5月24日,古德里安將軍集結好進攻用的坦克群,準備給英法聯軍最后一擊。
但是,中午12時37分,他突然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就地停止前進,撤回先頭部隊,只準許執行偵察和警戒任務的部隊繼續前進。
希特勒為什么要下達這樣一個奇怪的命令?
事實上,德軍坦克師猛沖,而步兵師無力跟進,確有一定的冒險性。西線作戰開始后,德軍進攻速度快到不僅打亂了英法聯軍作戰指揮的時間表,而且打亂了德國人自己的作戰指揮的時間表。希特勒與A集團軍群總司令龍德施泰特擔心部隊大縱深推進后,后勤補給卻沒有跟上,部隊的兩翼可能遭到法國境內的英法聯軍的南北夾擊,腹背受敵。
5月20日倉促就職的法軍總司令魏剛說“德軍坦克師已墜入陷阱,只要蓋子一關上,他們就必將就殲”。自阿登山區至英吉利海峽漫長的德軍進軍道路,也有被英法盟軍切斷的可能,盟軍在法國南方的幾十萬大軍也在伺機反攻。
當時,法國還有3000輛現代化坦克和800架裝著輕機關槍的坦克,所以希特勒也是不敢掉以輕心。德國陸軍謀總長哈爾德在5月18日的日記中有如下記載:“不知為什么,元首對南翼憂心如焚,他暴躁如雷,狂叫這可能毀滅整個戰役,使他面臨失敗的危險”。
希特勒對于龍德施泰特非常尊重,在德軍26個元帥中,龍德施泰特是惟一敢不摘手套與希特勒握手的人。所以,希特勒很快與龍德施泰特交換了意見,龍德施泰特請求讓敦刻爾克前線的德國裝甲部隊暫停進攻。
而此時的希特勒也在幻想誘降英國。
在納粹的種族理論里面,英國人是高等人種,不是希特勒征服消滅的對象。希特勒曾經強烈批評威廉二世,說如果不推行“世界政策”,不和英國為敵,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就不會失敗。希特勒直言不諱地說:“英國人應該把黑暗與歐洲留給我。”
然而,他萬萬沒有料到丘吉爾根本不買這個賬。
此時出現了神助攻戈林。
戈林在納粹德軍中是僅次于希特勒的二號人物。戈林此時擔任納粹德國空軍總司令。這時,戈林保證,德國空軍就足以完成解決敦刻爾克包圍圈內英法聯軍的任務。希特勒也愿意讓戈林露一手,以鞏固他在納粹黨的副領袖的地位。于是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的陸軍停止前進,讓空軍負責空襲任務。
戈林的空軍部隊整天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空盤旋俯沖,大批轟炸機不斷地騷擾。但是,由于天氣不佳,沙灘松軟,炸彈墜入沙中彈片不易散開,德軍轟炸效果大為降低。所以,這兩天德國空軍的襲擊也非常疲軟,這就有了電影《敦刻爾克》中德國軍機頻繁被擊落的鏡頭。
于是,狐疑不定的希特勒,在5月24 日終于命令德國坦克部隊暫停前進48小時。當時,古德里安正在吃午飯。他接到這個命令之后大吃一驚,馬上詢問總部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可是,他得到的回答是:“元首的命令不可更改。”
直到48小時之后,希特勒才下達了重新恢復前進的命令。
勝利撤退敦刻爾克
由于希特勒的“怯戰”,盟軍獲得了這3天可貴的時間,趕修臨時防御工事,急調援軍防衛敦刻爾克附近的沿海地帶。為了轉移視線,5月26日,盟軍在海空軍支援下發動了一次激烈戰斗。18時57分,拉姆齊下令實施“發電機計劃”,英軍開始撤退。
27日,德軍開始總攻,出動飛機800余架對敦刻爾克被圍盟軍狂轟濫炸。在撤退期間,英軍每天也出動殲擊機300余架次。在空襲的同時,德軍坦克部隊也瘋狂進攻。
盟軍憑借臨時修建的工事頂住了德國侵略軍。數以千計的民眾駕駛著各式各樣的船只聞訊趕來,加入撤運聯軍的艦隊。6月4日14時23分,大撤退結束,聯軍共從敦刻爾克撤走了338226名官兵。
正是希特勒的一個命令,讓33萬8千多人在絕境中撤回了英倫三島,進而為后來的盟軍大反攻準備了有生力量。當然,丘吉爾也指出:“不要把這次援救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贏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