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開發:專注于互聯網項目開發。
昨天我們談論知乎書店的時候談到『知識付費』這個詞,追溯起來,羅輯思維團隊應該算的上國內較早知識付費開拓者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說羅輯思維推出的『得到』是怎么做知識付費的以及題目高質量社交怎么體現。
由于其定位并非很大眾且運營力度也并不大,可能部分朋友不了解得到,所以這里首先簡單介紹下得到。
在去年年底剛上線的時候,得到主要是羅輯思維團隊知識變現的另一個渠道。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導致信息泛濫,碎片化閱讀時代加劇,所以羅胖也是看準這個市場希望為用戶推送高質量的碎片信息,得到剛出來時主要有兩個功能:
- 每天人工精選 6 條不同領域的碎片知識(當然,是否『干貨』因人而異),以語音方式呈現(配有文稿),每條一兩分鐘左右;
- 電子書干貨版,羅輯思維找來外部讀書人執筆,試圖擠掉書中水分,壓縮成一兩萬字左右的干貨版,用戶能以極低價格購買(基本都是 0.99 元)。
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為知識付費,而得到也從開始的碎片化閱讀繼續延伸。我們看下得到的引導頁,三張引導頁總結了現在的得到的三大核心賣掉:碎片化隨時聽,提煉書籍干貨快速閱讀一本書,訂閱大咖專欄。
其中除了隨時聽以及部分書籍是免費的,讀書以及訂閱專欄需要付費(專欄統一 ¥199/年)。
看到這里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太可能花 ¥199 去訂閱專欄的話,那么你就不是這個 app 的用戶群,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用戶群并非很大眾的原因,我們來看下其定位。
羅輯思維一直秉承的宗旨就是:替別人讀書。在得到里我們可以看到有豐富優質的知識資源,但是不提供系統課程,實際上還是『替別人讀書』。所以得到是傾向于范圍拓展型的閱讀學習工具。
產品定位
因為邏輯思維不缺粉絲,在羅輯思維節目的時候就嘗試了會員制。在這個大 V 時代,KOL(意見領袖)的作用越來越大,人們會追隨自己認可的大 V。所以這里我們簡單把得到的用戶定位分為兩類:
- 核心讀書用戶:通過節目和大 V 推薦,過濾好書。
- 主流普通用戶:無論是今日值得聽,干貨解讀,還有金句集錦等,都通過精選碎片化的內容,降低讀書的門檻,優化了體驗,節約了成本。
羅胖太擅長抓住趨勢以及人性了,我們看下得到都有哪些特點:
- 商業化:一切以賣貨為目的。
- 大眾化:雖然有高附加值的產品,但適合大眾消費的內容是主流。
- 快速消耗:內容短小精悍,碎片化。
- 質優價廉:編輯后的精華內容很便宜,純干貨。
- 賣點獨特:這是速消品的特點,對應產品獨家版權內容和互聯網成功學的概念包裝。
得到的商業模式:
- 趨勢:順應互聯網時代碎片化,流動化,社會化,過濾,屏讀,重混的趨勢,并搭上了全民學習的熱潮。
- 流量:依托節目曝光,口碑傳播,線上線下同時導流。
- 包裝:互聯網成功學的概念包裝下,抱有理想的各階層受眾為之買單。
- 產品:優質豐富的好書和干貨知識,是商品基礎。內容的創造性展現形式,提供了良好的體驗。
- 重復消費:每天推新,低成本獲取知識,降低了消費門檻,使大部頭的書變成了速消品。
- 成本: 無論是書的版權,還是節目的制作費,或是運營成本,都比購買流行視頻節目版權或者O2O補貼低廉的多,還有社群的貢獻,使社會化的協作更有效率。
花了較大篇幅來簡單介紹得到的整體運作,對得到的這種模式有褒有貶。對希望快速了解咨詢、快速了解一本書內容增加談資這部分用戶來說,得到無疑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是閱讀重度用戶,希望透讀一本書那么先在得到的『壓縮版』了解這本書再去精讀也無妨。
當然前提是你相信羅輯思維這個團隊的推薦與提取干貨能力,如同你相信訂閱專欄的大咖作者一樣,其實都是自己認可他們的結果。
介紹完整體運作,這里丁丁不打算再細說其他,主要是想說下題目說到的『高質量社交』。
在專欄里,你已訂閱專欄的文章是有 5 個名額可以微信分享給其他人看的,也就是說,如果我有幾個朋友,我們同時訂閱了不同的專欄,互相分享著看,等于花 199 元訂閱 5 個專欄,其實是 40 錢一年每個專欄。
而這 5 個微信分享名額,其實并不只是分攤訂閱費這么簡單,它潛在的社交屬性可以形成良好的循環。
我們說得到的宗旨是替別人讀書,就是為用戶提煉信息、干貨,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靠大 V 的影響力來驅動,或許這也就是訂閱專欄里只有大咖介紹而沒有用戶評論的原因。
但是對那些不了解大咖或不了解這個專欄的用戶來說很難找到合適的專欄,這時候如果有了解作者或者已經聽過其專欄的朋友推薦這個專欄給你,那么就相當于篩選了一遍,用戶的信任度上來了,訂閱量也就上來了。
比如我想提升自己的科技知識,可我不知道卓老板是誰,其欄目質量如何,這時候了解作者甚至聽過其專欄的朋友給你推薦,就解決了你的問題;甚至我們知道訂閱專欄是每周更新,內容參差不齊,如果哪周專欄內容不好,那也可以告訴朋友不用浪費時間去看,這個過程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這個良性循環不僅能節省用戶時間,而且這樣的良性效果會讓社交變得有趣,分享完還可以一起聊其內容,延伸出的是高質量有意思的社交甚至社區,到最后甚至形成像網易云音樂的社區氛圍那就更好玩了,畢竟相比起云音樂,專欄有著絕對利益的驅動。
篇幅有限丁丁也只是簡單介紹了得到的整體運作以及運作的一些亮點。如果對得到這個產品有更多想法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