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的假期檔影片莫過于《銀河補習班》。
從預告開始,就催淚無數。
劉若英發微博說:看了預告已經眼淚汪汪,關于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前做女兒,感受了一半,現在的我,感受了另一半。
影片中馬皓文雖然不是一個成功的人,但他一直努力當一個好爸爸,尤其結尾那句“爸爸也只是第一次當爸爸”,像極了我們平凡普通卻不吝嗇愛的父親。
網友留言說:我很喜歡,看到一半我爸我媽突然握住我的手。我說干嘛?然后看見了他們眼里熟悉的光?,突然有點淚目。
可以說,經過《分手大師》《惡棍天使》的相繼滑鐵盧之后,鄧超終于揚眉吐氣了一把。
這一次,演員鄧超,也可以稱作是導演鄧超了。
其實鄧超學表演純粹是誤打誤撞。
本來學的是美術,卻無心插柳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
剛進入學校那會,什么是表演,鄧超根本一竅不通。
有次學校組織他們去看《羅密歐與朱麗葉》,英語極差的鄧超一句也聽不懂,但坐在那里看著看著,就哭到不能自己。
“這就是戲劇??!這就是演員??!就算你一個字也聽不懂,也會感動到能讓你哭??!?!?/b>
后來采訪中,鄧超說:“你想到有一個職業,能讓你覺得,這輩子就它了,那個感覺太幸福了,那種幸福感會支撐你做一切事情?!?/b>
從此,鄧超愛上了表演,并成了公認的“戲瘋子”。
半夜熄燈后,鄧超偷偷躲進柜子里,避開宿舍管理員的監控,點著蠟燭排練。
業余時間,鄧超把借來的戲服和道具裝進包里,四處尋找表演彩排的機會,道具老師每次見到他只有一句話:“鄧超你到底什么時候還道具”。
他為了揣摩角色,專注到已經分不清戲里戲外:“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和人物的性格都混淆了” 。
原來,選擇你喜歡的,愛你選擇的,應該是這樣。
憑借努力和付出,鄧超成了整個表演系功底最扎實的一位。
在畢業作品《翠花上酸菜》中,一個人分飾三個角色,當時這部話劇轟動了整個北京城。
畢業時,鄧超被人藝借調去演話劇《足球俱樂部》。
按照往年的經驗來看,鄧超演完就能妥妥地留在人藝了。
沒想到的是,排練快結束時,領導卻找他談話:“你是一個好演員,可并不適合人藝”。
這意味著,鄧超留在人藝的夢破滅了。
但比起面臨失業,更讓鄧超無法接受的是自己的演技不被認可。
出了劇場大門,他買了瓶二鍋頭,一口氣喝光,一個人坐在馬路牙子上嚎啕大哭。
那時他感覺天都灰了。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鄧超都在反復地問自己:我到底差在哪里呢?
幸好,鄧超遇見了馮遠征,被介紹進了國家話劇院。
進去后,鄧超更努力了,他心中憋著一口氣:他要證明,人藝沒有選擇他是錯誤的。
在他心中,演員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夢想、野心和寄托。
2003年,鄧超參演了《少年天子》,在里面飾演順治帝。
其實當時監制找了很多人來試角,有已經出名的黃磊、周杰,也有形象氣質不差的聶遠,可最后監制還是決定選用新人鄧超。
導演劉恒說:鄧超的表演極富沖擊力,真的難以想象他是個20幾歲剛剛畢業的青年人,假以時日相信他會成為一個“大演員”。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鄧超把自己當成海綿不斷汲取,即使沒有自己的戲也留在片場觀摩老前輩的表演,一遍遍去請教每段戲怎么表現。
在劇中,他的演技也無可挑剔。
比起現在臉譜化的演戲,23歲的鄧超卻已可以張弛有度地將福臨后半生的掙扎無奈一一詮釋。
劇一播出,鄧超一炮而紅。
與其說幸運,不如說是厚積薄發。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從來都不是空話。
之后鄧超又飾演了4個皇帝,成了“皇帝專業戶”。
接著演了《幸福像花兒一樣》的高干子弟,又成了霸道總裁的最佳人選。
可是這些角色給鄧超的滿足感并不強烈,他甚至狂妄地對媒體抱怨?“電視劇挺低估演員的能力”。
結果,第一次當電影《李米的猜想》的男主角,卻被導演曹保平評價 “鄧超身上95%都很好,但是還有5%紅毯上的感覺。”
為了去掉5%紅毯的感覺,鄧超開始了百分百的努力。
陳可辛說:“鄧超是金城武之后'最難搞'的演員,反正他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b>
《烈日灼心》里,鄧超飾演的是智商極高滿懷心事的罪犯辛小豐。
最后辛小豐被注射死刑的那一幕,相信看過的人都無法忘懷。
一分鐘內,辛小豐對于死亡的恐懼和解脫,在鄧超的處理下,層次感十足,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表演。
除了他沒有真的死,其他都是真的。
他怕效果還不夠,讓飾演醫生的演員,把葡萄糖推注的速度加快。
后來鄧超回憶說:推針過快,感覺一下子就到了心臟,以至于拍到后來,執行導演都以為他真死了,抱著他痛哭。
他自己演完角色也很久不能抽離,還發了朋友圈:“小豐我離開了你的房間,祝你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為了演戲,鄧超沒有豁不出去的,可謂名副其實的“鄧瘋子”。
拍《影》的時候,鄧超一個人挑戰兩個角色:都督子虞和替身境州。
別人演兩個不同角色就是通過服裝造型不同來區分,可是真正能做到把身體都完全改造成兩個人的只有鄧超。
他把自己虐到了極限,先是增重二十斤,之后 又經過“喪心病狂”式的減肥,20天內暴瘦四十斤。
把營養師氣得差點和他鬧翻:“你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再這樣我根本沒辦法繼續當你的營養師了。”
但鄧超卻咬牙堅持下來,凡事既然能做到極致,為何要留有余地?
整部戲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子虞和境州同框互動的戲份,甚至很多觀眾都沒有認出來:“不敢相信這兩個都是鄧超,演的實在太好了。”
為了達到效果,鄧超在減肥前先和其他演員對一遍境州的戲,兩個月之后,再演一遍子虞的戲份。
所有的戲份重來一遍,要求他牢記每個表演的節點、動作幅度,眼神交換,呼吸節奏,這樣才能演出兩個鄧超的效果。
用張藝謀的話說就是,“差0.5秒都不行。”
最后,沒有用特效,卻呈現出最真實的效果。
史鐵生說: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鄧超把有限變成了無限,把不可能化為可能。
有人問,鄧超挑選劇本的標準到底是什么?
對于鄧超來說,很簡單,“如果說標準的話,我的標準就是不一樣,我覺得這是我作為一個演員的本分和樂趣。”
鄧超開始不滿足于正劇上一個又一個角色的成功,想要嘗試喜歡的喜劇。
人想是一方面,但踏出關鍵性的一步并不容易。
出演和導演《分手大師》全憑一次偶然。
光線總裁王長田去看了《分手大師》話劇北京場的演出,第二天就帶著公司的人上門找鄧超談合作。
?鄧超、俞白眉這對搭檔喝了一夜的酒,討論導演去找誰。結果天亮了,他倆也沒想出適合人選,最后兩人一合計:既然沒有適合的人,那咱就自己上。
但人往往越是渴望,越容易用力過猛。
他導演的兩部喜劇影片《惡棍天使》《分手大師》,連續撲街,差評不斷。
一時間,批評如秋風席卷落葉一般,鋪天而來:浮夸、低俗、雷人、沒節操、裝瘋賣傻二人轉……
知乎上嘲諷地說:“鄧超演技沒有上限也沒有下限”。
還有人說鄧超拍綜藝拿快錢習慣了,現在只是為了圈錢而演戲。
面對紛至沓來的質疑,鄧超卻堅持自己的想法:“我的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并不需要評論家評頭論足。”
他一天之內轉發了幾十條夸贊《惡棍天使》的微博。沒想到,卻引發網友更大的抵制,外界的反對聲越來越大,瞬間被全網黑。
如果換做別人,可能因此就會放棄導演這條路,回去老老實實當自己的演員。
但,鄧超偏不。
一面他承認自己:“我盡力了”,另一面卻沒有停止對《惡棍天使》《分手大師》的復盤,他明白喜劇遭受質疑是不可逃避的命運,就像最初的周星馳。
無論別人怎么說,他并不想只做人們心中的“好的鄧超”“壞的鄧超、糟的鄧超”同樣也是他的選擇。
?“我不會選在別人的聲音里活著,我得在自己的態度里活?!?/b>
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卷土重來。
距離鄧超上次當導演,已經過去4年了。
和之前無厘頭喜劇不同,這次,他帶著深沉而溫情的《銀河補習班》而來。
他渴望大家能看到一個全新的鄧超。
這是一部講述父與子故事的親情影片。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仿佛能看到自己與父母的影子,不善表達卻彼此羈絆的愛意。
其實何嘗不是在講述鄧超和自己父親的故事。
感同身受,是這部電影最打動人的地方。
為了詮釋中國式父親的艱難,鄧超經歷爆破戲后,又在泥里摸爬滾打;
為了展現與兒子失散后的絕望,鄧超拿著揚聲器沖著漫天洪水喊話,將一個父親的絕望與聲嘶力竭同時呈現。
作為導演,鄧超也是親力親為。
扮演小小馬飛的演員馬澤昂只有五歲,還不太會演戲,鄧超就用小孩子能理解的方式,陪他做各種動作,反復教。
拍洪水大戲時,鄧超每次都要幫忙試一下水溫、查安全,確保無恙才會讓小演員下水,出來后,也是第一個沖上去給孩子蓋上毛巾。
“這就是演員之路”,鄧超常用這句話鼓勵小演員們,其實也是在說自己。
好演員從來沒有定義。
可是好演員卻是有信念的。
章子怡在節目中說過:“演員這個職業是應該得到敬畏的,因為他們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情緒、身體、心靈全都奉獻給一個和自己毫無關系的角色?!?/b>
這些,都在鄧超身上看到了。
有時候想為什么我們不能成功,無法逆襲?
或許失敗背后缺少的不僅僅是能力,還有一種全力以赴的精神。
我們習慣固守自己的底層邏輯,得過且過的生活。
法國作家加繆曾說過:“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奉獻給現在?!?/b>
只有付出,時間遲早會給公正的回報。
排版:淇然
責任編輯:柳葉叨叨
實習編輯:老泥巴
校對:老泥巴
文章作者簡介:歌:一個愛自由愛文字的肥宅中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