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三毛是在開學后一個百無聊賴的午后,正在圖書館尋找想要讀的書籍,偶然之間在圖書館非常非常偏僻的角落里遇見了她。其實在這之前我對三毛知之甚微,只知道她最著名的撒哈拉的故事。以前從來對散文不感興趣,讀的也都是一些長篇小說,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想了解一下她,想了解她是怎么在異國他鄉孤獨的生活,想了解她在浩瀚貧瘠的沙漠中經歷了怎樣的傳奇故事。
于是我翻開了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只一眼,便陷了進去。陷入了她所描繪的沙漠的奇聞軼事和她與荷西隨性熱烈而平凡的愛情故事而不可自拔。大漠風光,時而沉默安靜,柔情萬種;時而風沙漫天,悲壯蒼涼。幾年光陰,已是酸甜苦辣皆已嘗遍。三毛就是那個桀驁的女子,她打煙水之國而來,穿越渺渺人群,來到這荒涼的沙漠,在艱難步履中,找尋一點點樂趣,一絲絲慰藉。
從此,我便愛上了三毛。在這之后,我開始瘋狂的看她的書籍,我迫切的想了解她的過去,到底是什么樣的家庭,什么樣的環境,造就了如今瘋狂,隨性,熱愛自然,熱愛流浪的傳奇女子。
往事,總是被人守候成至美的風景。因為走過,所以從容。而將來那些未知的際遇,不知攜帶了多少微風細雨,不曾邂逅,就已生出惆悵。我們總覺得三毛是個決然堅定的女子,她內心遼闊,所以敢于行走在萬里風沙之上,而無半點退卻。豈不知,在此之前,她亦是一個單薄的女子,有過許多的怯懦和躊躇。每個夢都曾背負過枷鎖,每段青春,都蘊含過苦澀。
十二三歲的三毛把自己所有的時光都獻給了讀書,因為老師的冤枉,小小的三毛對上學產生了恐懼,患上了自閉癥。她渴望漂流,害怕面對熟悉的人和事。那段羞辱,成了她一道永難愈合的傷。父母于心不忍,無奈只好給她辦了休學。此后,捧著一本書,在墓地毫無顧忌地閱讀,就是三毛唯一的生活。這一休就是七年,七年的光陰對三毛來說,痛苦而漫長。冰冷與孤絕,怪癖與敏感,持續了好幾個春秋,盡管她有了自由,但她給自己的心上了一把鎖。這把鎖,不但沒人可以開啟,也因了時間的積累,銹跡斑斑。
上蒼不會讓這個自閉少女真正山窮水盡,在大漠孤煙的荒野,還有人為她指點迷津。這個將她從心靈的匣子里拯救出來,讓她愿意破繭成蝶的人,叫顧福生。顧福生不同于三毛以往遇見的任何老師,他溫和安靜,是一個藝術家。他可以讀懂她。緣分這個詞,被千萬人說過千萬遍。三毛真正相信緣分是從與顧福生的相識開始的。三毛的第一份稿件是交給顧福生的,因著他的推薦,三毛發表了第一篇文章。這突如其來的肯定,令這個自閉了幾年,對外界全然不知的女子,欣喜到難以自持。一篇叫《惑》的小說改變了三毛一生的命運,從此才有了后來三毛的漫長文學之旅。后來因為文章的出色,她成了文學院的選獨生,在大學,遇見了她的初戀,舒凡,一個放蕩不羈的才子,一個灑脫倜儻的男人。但在畢業時三毛給了他一個艱難的選擇,要么結婚,要么自己出國留學。這就是三毛,愛到極致,活到極致的三毛。如此逼迫讓舒凡無法給出承諾,又或者說三毛要的未來,他真的給不起。他的未來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承擔這個責任。
這個被愛情令箭擊傷的女子,選擇去了遠方,一個陌生的國度—西班牙,這個改變她蒼白人生的國度。在這里,孤僻,冷漠的女孩,感染到西班牙民族的瘋狂和隨性。終于相信,環境能在潛移默化間將一個人改變。她開始做咖啡館,跳舞,搭便車旅行,還學會了抽煙,愛上了喝酒,懂得了享受人生。在這里,她還遇見了命中注定的伴侶—荷西。
但荷西比她小六歲,遇見的時候荷西才上高中,荷西說“你等我六年,等我大學畢業,服完兵役,我們就結婚”,六年,多么漫長的時間。足以讓他從一個男孩,長成一個男人,也足以讓三毛從一個風華女子,到青春老去。三毛狠心的拒絕了他。之后三毛離開西班牙,去了許多國家,交了許多朋友,但都沒有遇到可以和她相伴一生的人。六年后,三毛重回西班牙,荷西知道后興奮不已。但三毛做出了一個決定,要獨自去撒哈拉。而荷西的夢想是去愛琴海。一個沙漠,一個海洋。一個是愛情,一個是夢想。荷西提前三個月就默默地去了撒哈拉找了工作,安頓下來,就為了三毛到達之后能有一個落腳的地方,能有一個家。在這里他們辦理了結婚證,他們是沙漠法院里第一個公證結婚的人。,他們在這度過了快樂艱苦的幾年光陰,直到西屬撒哈拉因為主權問題發生了戰爭,他們才逃了出來。是逃生,但終究難舍。
三毛飛離沙漠去了大加納利群島,這個與撒哈拉只有一水之隔的地方。經過努力,他們在這里買下了一個海邊的花園大屋子,有一個面向海洋的大落地窗,這里就成了他們以后的家。加納利群島很小,幾乎島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三毛的朋友,不知為什么,似乎每一個和她接觸過的人都會成為她的朋友,她的朋友比本地人都多,也許,她就是有這么一種魔力吧。但幸福似乎并不長,人生總是這樣,在你最最幸福的時候,會給你一個巨大的打擊。但這種打擊三毛是無法承受的——荷西潛水工作意外死亡。這個消息令三毛陷入了絕望。這就是人生,不能如人所愿的人生。父母怕三毛出事,硬逼她回來臺灣。隨父母一同回臺的三毛依舊沉浸在荷西死亡的陰霾里。支撐不下的時候,她想到死。瓊瑤是三毛的好友,為勸她放棄輕生的念頭,與她長談了七個小時,聽到她的承諾才肯作罷。只因三毛一生是個極為重諾的人。幾個月后,三毛回到西班牙,為了陪伴死去的丈夫,三毛在加納利群島靜靜地度過了一年的光陰。這座島上,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房子,這座島上,留下她們太多美麗哀傷的過往。隱居一年的三毛似乎在某個時間頓悟,只要兩個人心意想通,哪怕天人永隔,都可以廝守在一起。
十四年的流浪生涯,她真的累了,三十八歲的三毛回到了臺灣。繁華的都市與隱逸的海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之后她受《聯合報》的贊助往中南美洲旅行了半年之久,三毛用她的筆,記錄了各國的風土人情。從南美洲歸來的三毛亦覺身心疲憊,在臺北需找一方安靜之處擱放靈魂,于是開始了她的教書生涯。但三毛不肯歇筆,除了備課就是寫作,她終究病倒了,為了養身子,只好辭去教職,去美國療養。病好了后她決心告別講壇,專心寫作,她將所有的浮華都關在了門外,只和文字做朋友。
1991年,三毛因病住進醫院,但就在出院的前一天凌晨,死在病房的浴廁內,警檢人員認為她死于自殺,但家人及其朋友認為,她沒有自殺的理由,她曾經說過“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利的”。而且荷西的死那么大的打擊都熬過來了,還有什么是可以讓她死亡的呢。這個一生傳奇的女子,她的死竟成了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
三毛的故事無需杜撰,無需虛構,她的一生就是一個不可復制傳奇,我喜歡她在生活窘迫時的堅強,喜歡她對待陌生人的溫和,喜歡她面對不公平待遇時的勇敢,喜歡她浪漫自由的情懷,喜歡她特立獨行的個性,喜歡她時刻保有的童心,喜歡她把一件件“垃圾”變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喜歡透過她的雙眼來游玩一個我未知的世界,聽她講述一場繁華鮮活的人世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