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這么年,作為一個母親,一個妻子,我最驕傲的有一手好廚藝,可以讓家里人吃得酣暢淋漓,讓朋友吃過念念不忘,而最發愁的也莫過于一日三餐。我常常會還沒吃早飯,就已經在想晚飯要做什么;正做今天午飯呢,又會想著明天或后天該給孩子、老公做點什么可口的;孩子晚自習回家后便商量第二天早上的食物,有時候連夢里都是煎炒烹炸。
特別是早餐,最讓人頭疼。不能油膩,否則一天都會反胃,且會囤積脂肪,易長肉;不能太費勁,要不睡眼朦朧,會把糖當鹽,以甜代咸,讓孩子無法入口不說還浪費食材;不能太涼,否則會寒濕之氣入體,傷腸胃;不能做的太稀,孩子上一上午課,別看沒太大運動,但腦力勞動一樣耗費能量,尤其是青少年新陳代謝快,易餓。這樣下來,幾乎每天都在圍著灶臺轉,似乎除了工作,灶臺上就是我最大的舞臺。
昨晚孩子回來后,我問他想明早吃什么,他說隨便。唉,恐怕這世上最難做的就是“隨便”這道菜吧,它就像天空中虛無縹緲的云煙,令人難以捉摸。
沒辦法,只好翻看冰箱,看看能做點什么。這幾天粥、面條、手抓餅、漢堡包、疙瘩湯、蛋炒飯都做過了。油條,餡餅之類的太麻煩,一向不在我的食譜中。
翻了兩下,我摸到一包硬硬的東西,拿出來一看,原來是中午買的玉米面大餅子。
大餅子是把玉米磨成細面,用溫水和成面團,然后分成均勻的幾份,手上沾點水,取一份在手上反復揉搓成橢圓形,貼在燒熱的鍋邊,鍋底添足夠的水,中小火,半個小時左右,烙熟而成。
于是決定做雞蛋炒大餅子,和蛋炒飯一個步驟,不過是把大米飯換成大餅子。
為了第二天早上做的時候可以節省時間,我先把大餅子切成小碎丁。
看著大碗里細細碎碎黃燦燦的大餅子碎,童年的回憶便如煙如霧般漫上心頭,絲絲縷縷,縈繞盤旋。
我小時候,家住農村,我們那里以種玉米為主,吃得自然就是玉米粥、玉米糊糊、玉米饸漏條和玉米餅子。大米白面,只有逢年過節或有貴客到來時,才會做那么點,當然不可能敞開吃,小時候發誓,長大一定多掙錢,天天吃白面饅頭和大米飯。等白面大米隨便吃之后,發現自己竟然會愛上玉米面大餅子。這是小時候的我無法想象的,就像那時候無法想象足不出戶就可以讓貨物走到自家門前,自行車可以不用腳踏,買車買房不用拿全款,出門不用帶錢包,拿出手機對著二維碼一掃就行一樣。
玉米面大餅子雖然粗糙,不香不甜,不過它做起來簡單,能存放住,吃起來很頂餓,做農活時不容易餓,帶到地里也方便,自然玉米面大餅子便成了主要食物,夏天時,常常會看到大人孩子人手一個大餅子,幾顆小蔥,坐在樹蔭下,田壟間,河堤上,邊吃邊聊,玉米面的味道彌漫在我的整個童年回憶中,盤旋在每一個遠行人的心頭。
我雖然是在農村長大,卻從小就不喜歡吃玉米做成的食物,尤其不喜歡餅子,總覺得它粗粗的像砂粒,磨嗓子,難以下咽,我寧肯餓著,也不吃大餅子。
爺爺常說我要是放在老舍先生寫的《四世同堂》里,就會和挑食的妞妞一樣,餓死。
正因為挑食,記憶里的童年,我總是饑腸轆轆,以至于成年后,參加工作,有了收入,我特別貪吃:高興,吃;悲傷,吃;憂愁,吃;躊躇滿志,吃;彷徨失措,吃;成功,吃;失敗,吃……各種吃,吃各種。
勤勞的人總有辦法化腐朽為神奇,把普通的食物做成人間美味。周圍的人吃大餅子的方法有很多種:有把大餅子從中間剖開,抹上豬油,撒點白糖的;有切條煎著吃的;有把大餅子掰碎泡在湯里或粥里的;有用大白菜,蔥和大醬包裹著大餅子吃的,我們稱之為“打包”;有條件稍微好點的人家,在玉米面里加點白面,經過醒發,做成發面餅的;還有把大餅子切碎,放蔥花,醬油炒著吃的……
即使大餅子的吃法如此變化多端,我依然不愛它。不過,幸虧它有多種吃法,而我能吃其中一種做法做出的大餅子,才讓我不至于總是挨餓。
當時對大餅子我唯一能吃的就是把大餅子切碎放油和蔥花炒一下。沒有雞蛋,只是少放點油炒一下,即使這樣,在那個困難的年代無疑也是美味佳肴。家里為數不多的雞蛋,留給爺爺吃,媽媽每天早上給爺爺做荷包蛋,風雨無阻,從未間斷。就是這樣的炒餅子也不是天天有,隨便吃的,是在鄉里上學的姐姐帶飯才可以有的一個星期一次的福利。
每到那一天,早上4:00多點我的鼻子就會把我從濃濃的夢中拖出來,送到鍋臺邊。
我在每一個春日里淺淺的薄霧間,夏日淡淡的晨曦里,秋日細細的金風中,冬日沉沉的夜色內,靜靜地站著,看媽媽鍋鏟翻轉,香氣輕輕溢出,緩緩飄搖,心也隨之蕩漾。
媽媽給姐姐裝好飯盒,把留給我的那份盛出來,笑著扯扯我的耳朵,說:“你個小饞貓,鼻子比狗都尖。姐姐學習累才有炒餅子吃,你為啥啊?”
我蹭蹭媽媽的胳膊,聞著媽媽身上的炒餅子味道,討好地說:“大餅子真香,媽媽真香,將來我也像姐姐那樣好好學習,上鄉里上學。”
媽媽邊把給我留出的炒餅子端給我邊說:“來,多吃點,快快長,早點上學,我老姑娘肯定學習特別好。”
后來,我上學,畢業參加工作,從村里,到了市里,又從市里到了外地,離家漸遠,吃過美味無數,都不敵凌晨一碗炒餅子。
童年歲月漸行漸遠,只不過在某一個瞬間,遇到一個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物,熟悉的場景,熟悉的味道,童年就回穿越歲月的迷霧策馬呼嘯而來,帶著對家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