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雞年春節就要到了,不知不覺,我和妻子結婚都超過七年了。記得2009年春節前我從工作地回到妻子身邊,那個春節我們一起去照了婚紗照。我當時幾乎全部心思都沉浸在對來年工作的擔憂中,所以照片上表情特別僵硬,而妻子倒是挺高興,拍攝全程保持微笑。
這七年多來,我們一起經歷了很多事。過完09年春節后,我在外地工作不順,國慶節時辭職回到妻子身邊。因為身體和心理原因,暫時找不到事做,她也就耐心等待我調整狀態。記得失業的那年夏天,我幾乎天天中午在外邊暴走,說是為了鍛煉身體,其實更多的是排遣內心的郁悶和壓抑。妻子好心勸我別在大中午就出去暴曬,我也不聽。過幾個月找到活干,我天天在廠里上班,周末才回去和妻子見面。可能是我自卑心作祟,感覺自己工作不如意這么沒出息,平時上班也就不愿意給她打電話,妻子很生氣,我道歉后承諾每天都給她去電話。
在2010年我的工作好轉之后,我們一起在外邊租房,那段時間是最開心的。我至今還記得我們臥室天花板的吊燈上印著的“幸福快樂”四個花體字。那段時期我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周末也在出租屋里看書寫稿。妻子為了不打擾我,白天就一個人在外邊轉悠,晚上看電視還要選擇靜音模式。我們有時不知為啥吵架,她就打電話給我媽哭訴,說我連電視都不讓她好好看。
好像被誰詛咒了一樣,幸福日子沒過多久,隨著時間推移,我的強迫心理傾向愈加嚴重。我用自己各種各樣的生活怪癖來要求她、限制她、甚至折磨她,妻子很生氣可有時又無可奈何。我也知道是自己心理有問題,但那種內心強迫引起的巨大焦慮我根本就克服不了,于是不停要求她洗手,要求她必須按照我的衛生習慣整理衣物、打掃房間等。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大多數人談戀愛,其實都是在找媽或找爸,潛意識里想要通過重復童年的經歷來治愈內心的傷痛。我的母親性情暴躁,幼年時我可沒少挨打,再加上我天性敏感膽小,成年后便養成了特別容易焦慮強迫、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內在傾向,那種內心的痛苦有時真是比死還難受;而且最要命的是這種痛苦如影隨形、白天夜晚都緊緊跟著你,連晚上睡覺腦子里都在強迫思慮。這種內心痛苦我無法擺脫、也不知怎么擺脫,大多數時候都只能投射向妻子這個我最親近的人。難為她幫我承受了太多內心折磨與不可言說的苦痛焦慮。
還好妻子是正常人,她的童年很幸福,所以成年后她心理正常、性情溫和、人際關系模式正常。而成年后的我則不知為何變成了一個極其內向自卑、強迫焦慮、人際關系疏離的獨行客。面對妻子我有時顯得有點疏離,還好我們不在一個公司上班,這滿足了我的獨處愿望;而一旦我們有時間在一起,我又顯得過于粘人,讓妻子感覺我二皮臉、不成熟。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更不知道是怎么變成這個樣子的;我只能接受現實,只能在接受現實基礎上努力改善自己。而妻子的人際關系模式則是正常的安全依戀型。她既不跟我過于疏遠、也不粘人,好像天生就懂得愛人之間相處的分寸。
已故文化大家張中行先生曾把婚姻分為四等,“可意、可過、可忍、不可忍。”我和妻子一致同意我們的婚姻應該在可意和可過之間。她受不了我的強迫傾向,當然我也在抓緊時間改善;我也受不了她那么愛看那些無聊弱智的電視劇、愛吃燒烤、蛋糕、松花蛋、炸肉條等垃圾食品。不過我也知道個人興趣愛好只要不影響他人就沒啥問題;而我的強迫傾向則實實在在影響到妻子的生活,我的問題是最大的。
美國作家麥克爾·羅奇格西在《真愛密碼》一書中說,“在某種程度上,伴侶其實就是你自己的一面鏡子,反射出你身上所有的優點和缺點。你希望伴侶做到的,你自己首先要去做……不要和對方去談,不要試圖改變對方,不斷在自己內心種下新的種子(持續改善自己),假以時日,你就會看見自己的伴侶越來越完美,而你們之間也會越來越和諧幸福!”如果我和妻子的婚姻有啥問題的話,我想罪魁禍首肯定是我自己。我也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努力學著去愛——不要那么自私地沉浸在自己的內心痛苦之中,不要那么自我中心只考慮自己,不要把自己心理問題的原因都投射向妻子或父母身上,勇于承擔自己的那份人生責任,痛苦而又頑強地活下去。
4000年前,巴比倫的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神的黃金花園曾經藏著永生的秘密,那就是,“享受你的生活,愛那個牽你手的孩子,讓你懷中的妻子感到快樂。”人天生是社會動物,人的天性就是渴望與人聯結、在充分體驗愛與被愛中圓滿過一生。在親密關系中我們都想獲得對方無條件的愛與關注,同時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與關注。這輩子我有幸認識并擁有了一個性情溫和、情感正常的妻子,我要懂得惜福,努力工作、努力改善自己,為我們的家庭提供幸福生活的穩固基礎。
新的一年,但愿我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