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咬噬著你骨頭的乃是你自己的牙齒,饑餓是你的,寬恕也是你的。父親們的罪附著與你,附著于森林,甚至附著于那些銬著鐵鐐的人,而你站在這兒,記下了他們的歌曲。聽,讓你肩頭的重荷滑落,繼續向前。你生怕自己會忘卻,但你永遠不會。你將寬恕,你將牢記。想想那藤蔓,從那一小塊四方形的土地向外卷曲蔓延,那里曾經是我的心,那才是你需要的標記。放下吧。繼續向前,走入光亮之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毒木圣經》
? ? ? ? 有幸成為“稀有機會”的分享者之一,帶著期待,帶著忐忑,翻開了《毒木圣經》,書的內容我喜歡驚險而刻骨銘心,書的厚度我也喜歡厚重而章節有度。
? ? ? ? 全書共分七部,從不同的陳述者口中,細細講述了普萊斯牧師帶著妻子和四個女兒從美國來到剛果,他們帶去了種子、蛋糕粉和圣經,走進遍布毒木的叢林。牧師的眼里,這里是一片蠻荒之地,滿是需要救贖的靈魂。然而,他不但沒能拯救那些“無知”的土著,反而將一家人拖入了危機四伏的動蕩人生。一場慘劇悄然而至。五位性格迥異的女性,在神秘、草木蟲獸毫無理由的瘋長的叢林里,生病、嫉妒、猜疑、被壓迫、渴望生存、選擇逃離,用真摯的情感演繹著人性,歷史的洪流不息,人性的自私與光輝不滅,幽微交織,猶如熱鬧的生命在濃密的森林中勃勃輪回,美麗凄切,令人震撼。
? ? ? ? 書中從不同的陳述者口中,將來自帝國的壓迫、白人的壓迫最終微縮成丈夫的壓迫、父親的壓迫。從最初的她們想方設法的帶去了一堆“派不上用場的色彩斑斕的寶貝”,原封未動的杵在剛果屋里最顯眼的地方,猶如燈火通明的派對上的裝飾品,被無處不在的泥土色的背景襯得十分突兀。到后來的前任牧師一家到訪,談及宗教、殖民、戰爭等問題,臨走時還留了面包、肉類等吃食以讓她們能飽餐一頓,勉強度日。從第一部分寫牧師父親帶了圣經,并在晚宴講話中當眾教導婦女們衣不遮體是對主的不敬,到最后女孩們各自面對命運的方式,雖然表達的眾聲喧嘩,卻執著地指向那個不在場的父親拿單,本是想要救贖靈魂、教化剛果人,卻只是徒勞,甚至罪孽,改變別人的野心卻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人生軌跡。
? ? ? ? 看完整本書,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五位女性中,母親奧利安娜,她的處境是千千萬萬女性的處境,戀愛、結婚、生子,兩年有了3個不到2歲的孩子,還要和一個根本不了解這件事有多困難的男人生活在一起,被動的接受牧師丈夫的所有決定,她每天為了填飽一家人的肚子費盡心思,為孩子們的安全和健康殫精竭慮,迎合丈夫的所有選擇和決定,正如書中所寫——生活給予我什么,我便接受什么。盡管我的靈魂向往群山,但我發現,我沒有翅膀。但最終,她還是從床榻上爬起,堅韌而勇敢的走了出去……。
? ? ? ? 四個女兒中,露絲梅無辜純真,艾達憤世嫉俗,利婭善于思考,蕾切爾這個本應該成為選美皇后的金發姑娘終生漂泊,用直覺和最簡單的方式應對這個世界。不論殘疾健康,無論性格迥異,卻在歲月的磨礪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演繹出了別樣的故事。人生不是宗教、信仰、政治等一切外在的因素所能決定的,而是內心噴薄出的力量,那是對生的渴望,那是對未來的希翼,那是對生命的最好詮釋——繼續前行。
? ? ? ? 作為一名年輕女性讀者,雖然書封上說這是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但作者的落腳點從五個女性的身上寫起,從她們的個性轉變,行為轉變,選擇轉變,用細膩的筆觸直達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牽引著人繼續讀下去,走下去,追隨著她們,看看她們在生命的叢林里兜轉掙扎多久,才能繼續向前,步入光亮之中。
? ? ? ? 捧著一本厚重的書,靜坐冥想,以精神的強大來引領自身的思想,在寧靜中自省,思索和接納來自內心的回聲。生命在徘徊中掙扎,或寂寞落魄,或忍辱負重,亦或弘毅前行,生活在書香中渲染,或恬靜淡然,或明凈如云,亦或波瀾壯闊,待到噴薄而生的時刻,豁然開朗,雖愚必明,雖柔必剛,讓一個個奇跡出現。正如書中所寫:“想想那藤蔓,從那一小塊四方形的土地向外卷曲蔓延,那里曾經是我的心,那才是你需要的標記。放下吧。繼續向前,走入光亮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