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閱讀原文】
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們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們不盡知每個事物存在的理由,但我們知道它們的存在都有理由。從理論上來看,關于本源的知識是非常讓人感到振奮的,因為之其所以然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他們。關于本源的知識同樣可以廣泛應用于實踐領域,因為找到了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發展,控制事物所帶來的影響。比如我們確定某種細菌是引發某種細菌的原因,那我們就可以通過消滅細菌的方式達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在探尋事物根源的過程中我們一般從結果開始。這樣我們面對這樣或那樣的現象并需要為之做出解釋。毫無疑問的是,我們面對的是客觀事物;有疑問的是,這些事物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所做的探尋工作遵循如下原則:每一個原因與結果之間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處。這就是說,所謂原因,它必能導致我們所觀察到的結果,并將結果留下其特定的印記;每個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都講將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這有什么實踐意義呢?當我在探尋某個原因時,我不知道產生了某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可以通過面前的結果得到關于它的間接知識。通過評估結果的性質,我可以推測出原因的部分特性,這些知識將指引我的探尋方向。
I 用自己的語言重述
2008年10月6日德國安德堡癌癥研究中心前主任/學科主管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因為發現人乳頭瘤病毒(HPV)可致宮頸癌,榮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豪森教授先在宮頸癌細胞中發現HPV(現象),經歷10年對HPV的研究,得出HPV持續感染致宮頸癌發生(原因),也為如今的HPV疫苗提供了研究基礎及可能性(貢獻)。
以上案例呈現的是,教授通過對一個現象背后規律的研究,找到事物發生的根源。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即使這個原因微不足道。通過對事物背后根源的探索,我們也可以預測其他類似事物的結果。
A1聯系過往經驗
最近,我發現跟老公之間的關系有點疏遠。比如,我說話他不想聽,或者他的評判我也不想聽。(現象1)
其實,這個現象背后是有其原因的,只是我沒有去剖析。老公覺得我為家庭付出少,陪伴孩子時間少。(現象2)這又是一個現象,其背后的原因是我沒有做好時間管理(原因),所以總是回家晚,導致陪伴孩子的時間減少。
通過不斷分析,我找到了矛盾背后的原因-時間管理不當。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合理分配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A2指導未來行為
萬物皆有其根源,找到根源,困難就會迎刃而解。多用以下方法:
1. 前車之鑒: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現象?為什么又出現那個現象?
2. 使用條件:應該怎么用這個原因分析現象或預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