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抄作業啦,原文來自智舞
R 閱讀原文 萬物皆有其根源
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們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們不盡知每個事物存在的理由,但我們知道它們的存在都有理由。從理論上來看,關于本源的知識是非常讓人感到振奮的,因為之其所以然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他們。關于本源的知識同樣可以廣泛應用于實踐領域,因為找到了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發展,控制事物所帶來的影響。比如我們確定某種細菌是引發某種細菌的原因,那我們就可以通過消滅細菌的方式達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在探尋事物根源的過程中我們一般從結果開始。這樣我們面對這樣或那樣的現象并需要為之做出解釋。毫無疑問的是,我們面對的是客觀事物;有疑問的是,這些事物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所做的探尋工作遵循如下原則:每一個原因與結果之間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處。這就是說,所謂原因,它必能導致我們所觀察到的結果,并將結果留下其特定的印記;每個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都講將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這有什么實踐意義呢?當我在探尋某個原因時,我不知道產生了某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可以通過面前的結果得到關于它的間接知識。通過評估結果的性質,我可以推測出原因的部分特性,這些知識將指引我的探尋方向。
I 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看完這個拆頁,我腦海中第一個跳出來的是法國大數學家拉普拉斯。他曾是皇帝拿破侖的老師,拿破侖看完拉普拉斯的著作《天體力學》后曾問為什么在他的書里沒有提到上帝,他的回答是:陛下,我不需要做那個假設。萬物皆有根源這個命題看起來司空見慣,其實是理性思維的勝利成果,是對上帝創世等一系列神秘主義的顛覆。
萬物皆有根源如何來指導幫助解決工作生活的問題呢?
有一個竅門就是每一個原因與結果之間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處,從結果出發沿著相似特性去探尋,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的找到原因。
比如說股票的漲漲跌跌是什么原因呢,就可以從波動性這個特性出發,尋找同樣具有波動特征的事物,比如貨幣發行量、信貸投放等。
A1 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今天早上出現了一個線上問題,同事忙活了好長時間都沒找到原因,找我救火。
我很快就搞定了,博得一地贊嘆,怎么做的呢?
我聚焦在問題的特性上,發現是集中發生在特定渠道的特定業務上,按照這兩個線索對近期變化程序進行過濾,很快就定位了出來。
往往發現原因后回頭看會覺得一點都不難,但這種思路方法真的非常重要,而且要鍛煉。
A2 以后我怎么應用
從結果探尋原因的方法,最難的一點是對特征的覺知,這個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
目前主要還是借助了腦中的經驗,我準備這個月針對線上問題排查涉及的特性進行書面總結,對自己進行提煉,也幫助團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