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點亮快樂童年”
鄭淵潔說,孩子是通過游戲認識這個世界的,月亮姐姐說,讓孩子們盡情的游戲吧,游戲原來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保護他們的這種天性。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而學前教育正好是在這中間的三年,可見學前教育對于孩子的一生的影響性有多么的重要。
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這三年里,可以說既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一個過程,也是家長重過童年再次成長的一個體會。當我們說我們陪孩子玩的時候,難道不也是我們極為放松的時候嗎?
對孩子來說,吃喝玩樂就是他們的天性,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是在保證他們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們盡情的發揮他們的想象力,盡情的玩耍,從游戲中懂得一些規則比干巴巴的說教要好百倍。從故事中體會情感的流露,從手工中懂得動手的快樂。游戲不是讓他玩手機,不是讓電子產品取代真實的感受。對于孩子來說,幾百塊的玩具可能都不如父母與他一起捏泥巴玩的開心。
在大自然中觀察,在自己動手中尋找方法,要敢于放手讓孩子去嘗試,我們不需要百分百的完善的孩子,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從游戲中獲取樂趣,從游戲中體會快樂,從游戲中學會思考的,雖然不完美但是真實的、快樂的孩子。
環境在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兒童的發展是有機體與“適宜的環境”相互作用。環境對于兒童來說是利用環境改善自身。
我和女兒利用一天的時間,兩人頭碰頭用積木為她搭了一套豪華“兒童之家”,它的環境創設有“光線明亮的房間、低矮的窗戶,窗口擺滿鮮花,各式各樣的小家具,就像一個現代家庭的陳設,小桌子,小椅子,周圍車水馬龍,有做面點的,有觀光旅游的,里面擺滿的物品可以隨心所欲地拿取。”如此幽雅而令人放松的環境,連成人都愛不釋手,怎么會不使小孩子愛上她?
快樂玩耍和學習是童年不變的主題。不是只有在課堂上,只有在書本里,在教室中才是學習,自由玩耍,游戲,探尋大自然,旅行……一樣也是學習,用不一樣的方式、心情、不同的科學知識內容,生活常識和對人生的各種感受、樂趣,培養生存,生活的能力!
快樂童年對人的一生多么重要,失掉童年將意味著什么?
孩子們的世界本來就是五彩繽紛的,可現實并非如此,看看我們身邊的孩子,一到雙休日或者假期,家教、興趣班、學英語、特長班……都成為孩子的“家長領事館”??吹教唷皼]有童年“的孩子,家長和孩子都能感受到的那份壓力,但事實上沒有幾位家長會停下來,內心的那份焦慮和恐懼讓他們無法承受“放手自由”的風險。
此刻我的腦海中響起羅大佑的《童年》: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草叢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
……
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
童年是快樂的,是自由隨性的,是天真爛漫的……快樂的童年對孩子身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就身體發育而言,快樂能使人各方面的機能達到最佳狀態;就心理發展而言,快樂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就學習而言,快樂的情緒能使大腦處于積極的接受運轉狀態,從而發揮出最佳的學習效果。
魚和熊掌兼得的童年,不妨參考以下幾點:
一、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同時引導其管理規劃
看上去似乎有些矛盾,實則不沖突。孩子們都有天真爛漫的童心,那份彌足珍貴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家長如果對孩子限制過多,就會壓制孩子的思維發散。家長不妨放手讓孩子追尋快樂,除了學習時間外,讓孩子有自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在此過程中,和孩子約定和商量,幫助孩子規劃時間,策劃活動,培養他自我管理的能力。當看到孩子和一群孩子嬉戲、游玩時,家長不要干涉。對孩子生命的信任是能給予他快樂的前提!
二、鼓勵孩子多參加活動,讓孩子多交朋友
全身心投入到一項充滿挑戰或者是有意義的活動中,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快樂。很多孩子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與人相處。家長可適當帶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多讓孩子出門交友。孩子能從社交中結識更多的伙伴,擴大自己圈子,學會尊重、諒解、謙讓,分享快樂與承擔責任。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可以使孩子在友好而又有趣的活動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在群體作用中促使其心理健康發展。
三、尊重孩子的特點,合理培養孩子興趣和特長,給孩子選擇權
許多家長不清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是什么,就盲目地替孩子選擇很多興趣班、特長班,把孩子的假期安排滿滿。那樣做只會讓孩子失去興趣,失去從中得到的快樂。對于孩子而言,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例如游泳、繪畫等,讓他投入其中,會讓他很快樂。參與興趣班家長應掌握好度,不要一味加壓、“填鴨“訓練。發現孩子對某樣事物特別感興趣,或者有某種特長時,可以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并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參加適度的培訓。
對于上學的孩子,各種學科實習班,也有拔苗助長的意味,用補習時間搶占玩耍時間,看上去成績分數似乎提高了一些,可這并非是能力的提升,埋下的是對讀書學習厭倦的隱患。
四、引導孩子學習處理情緒和面對困難,教會孩子調整心態
生活的每件事情都不可能事事如意,小孩子也有煩惱的事困擾他們,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與孩子共情,幫助他面對和思考,在困境中尋找資源,轉化為力量和能力。例如:參加戶外運動、親子游戲、情感交流,家庭出游等過程中多發掘孩子的優點,多表揚鼓勵,讓孩子擁有自信心,因為能力只有通過肯定才能變成自信!培養孩子理解的能力,幫助孩子掌握使自己變得快樂的本領。此外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做些使他們恢復心情的活動,如聽音樂、閱讀書籍、逛街、與朋友交流等。
五、多讓孩子親近大自然,并帶孩子經常參加體育運動
對孩子來說,大自然充滿了神奇的力量,無論是風雪、雷雨,還是花開、葉落,都可以從中發掘到很多的快樂,學習到很多的知識。例如,和孩子們一起游泳、爬山、劃船等,使孩子體察和感受自然界千萬種奧秘,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無所畏懼、勇于犧牲的冒險精神,還可以鍛煉孩子的各項感官能力、觀察能力、反應能力。此外,家長還可以帶孩子經常參加體育運動,不僅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從而促進親子關系。
六、營造溫馨快樂的家庭氣氛,讓孩子身心愉快
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心理更健康也更擁有快樂的能力。家庭的氣氛、成員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一個充滿愛意、關懷的溫暖家庭,必然會培養一個快樂的孩子,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創造的環境。幫助孩子找到持久快樂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家長自己生活得快樂,讓孩子快樂首先是家長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知足的人。
把快樂還給孩子,把童年還給孩子,把游戲還給孩子,把成長交給時間。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有他獨特的軌跡,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必拔苗助長,不必糾結于是否贏在起跑線上,后來居上者數不勝數,年少成名不堪其累者更是多如牛毛。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欣賞每一個孩子的獨特的優點。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想讓孩子真正的快樂,那就讓他盡情的恣意的游戲吧,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那就把時間還給他們吧,想讓孩子努力的學習,那就和他一起成長一起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