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認知偏誤是心理學意義上一個非常常見的概念。它的原意指的是一個人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把一件事情扭曲化,使得它呈現出符合自己認為的樣子。認知偏誤幾乎無法避免,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克服自己的認知偏誤和最大程度的引導別人的認知偏誤,就成為了運用認知偏誤原理的重點。
2.
在我理解來說,認知偏誤實際上就是自己客觀的根據自己主觀上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來重新認識事物。那么你是否己經看出其實在我們對事物做出判斷的時候,我們主觀上已經對這個事物打上了標簽,而這個標簽來源的依據可能就是我們對事物的或多或少的偏誤。那么如果這樣理解的話,認知偏誤就是一個大的方面,延伸出來的會有:
確認偏誤:人們喜歡過濾掉與自己的現有觀念相矛盾的新信息,而固守自己錯誤的觀念。
比如之前我面臨的考不考研的問題,對此展開的討論,不管是是支持還是不支持,在展示理由的時候,大都會陷入確認偏誤的圈圈里。
幸存偏誤:
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所以人們會系統的高估成功的希望。
過度自信效應:
我們總是系統性的高估我們的學識和預測能力,而且高過得很厲害。過度自信會令人忽視自己真正知道的東西,和已知的東西之間的區(qū)別。
通過看著兩個偏誤,可以看出來對于大眾創(chuàng)業(yè)的時代,死在路上的創(chuàng)業(yè)者無數,人們只看到了活著的,然后瞬間打了雞血,不能很好的評估自己的能力,匆忙進入。當然這里不是不支持創(chuàng)業(yè),而是非常支持。對于我自己來說,將來的走的路,創(chuàng)業(yè)是必須的。但是需要打破自己的認知偏誤的怪圈,能夠在更高維度,更高的圈層思考問題。而現在就是蓄能階段,理性創(chuàng)業(yè)。
3.在自己現階段的生活應用上,比如早上我的充電寶落在了宿舍,中午不回宿舍,拜托朋友下午帶過來。以防他忘記,你可以在你說出你的請求后,再讓他重復一遍。這樣能提高成功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