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講述中國山水畫的歷史書籍,竟然可以如此有趣!作者馬菁菁自幼受親人喜愛水墨畫的氛圍耳濡目染,中文系出身的她對于水墨畫也有著非常的喜愛。書的封面的觸感不同于其他印刷書籍,略帶粗糙。但這恰恰讓我也想起了繪畫時使用的紙張…打開封皮,發現內頁又是一番風景!竟然有一幅小畫,不得不稱贊這是一本處處流露著精致的好書。
我們來到了魏晉南北朝。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如何判斷一幅畫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畫的呢: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特點,簡單的線條,繪畫主題多為神話或者佛教人物,人物比例大于山山水水的背景。
他們畫畫最主要的目的是:詩情畫意,借畫抒情。說起來很像今天我們發朋友圈…
一.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一群喜歡在竹林里玩耍的小伙伴們。娛樂項目多為寫詩,彈琴唱歌。
也有專家指出,這里的竹林并不是一片竹林,很有可能指的是一個叫做竹林的地方。而最接近當時史實描述的,中國確實有這么一個地方,現存于河南省西北部博愛縣。
我們總是說竹林七賢竹林七賢,那么竹林七賢有哪幾個人呢:山濤,阮籍,嵇康,王戎,向秀,劉伶,阮咸
幾個小伙伴尤其喜歡喝酒,喝了酒就喜歡跑到樹林子里赤身裸體,手舞足蹈。讓我想起來一首歌:let's get the party started~背景不過從現代的沙灘音樂節的背景換成了魏晉時期,七只喜愛的小竹林…只不過那里沒有大批的群眾,只有竹林七賢,醉酒吟詩,肆意舞蹈。
如果此刻你無法想象當時的情景如何,詳情可參見下圖的圖畫:
? ? ? ? ? ? ?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二.竹林七賢何許人也(1)
根據書中描述,自竹林七賢之后,風靡大江南北的人文畫法都可以從上圖竹林七賢的圖中捕捉到傳統紙絹畫出現之前的繪畫技藝基本形態。這代表著什么意思呢,就是這是一幅活教程,不僅七位才氣了得,也引領了繪畫的風潮。
接下來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來一位位認識。
1.王戎
首先,當我說起玉如意,大家腦海中會不會浮現的是這樣的畫面
華貴無比,雍容大氣!自帶金色光環…實際上,在古代剛被發明時,它的作用卻是撓癢癢的。沒有錯,玉如意是撓癢癢的。
而竹林七賢磚畫中王戎拿著的看上去像煙斗的玩意兒就是一只…如意
現代如意亂入
而王戎與其妻子更是撒狗糧的一把好手,相傳王戎瀟灑不羈(也是,不然怎么可以和竹林七賢玩在一起),他的妻子也作風開放,別人叫自己的丈夫都叫做“君”,丈夫稱呼妻子則是“卿”。王戎妻子反其道行之,稱王戎為卿。
書中有一小片段展現了夫妻倆的恩愛;
“親卿愛卿,是以唧唧,我不唧唧,誰當卿卿?
-甫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
翻譯成白話文也就是:我親你愛你,所以叫你為卿啊,如果我都不這么稱呼你,誰有資格讓我叫他卿呢~還不夠直白的話,我們把卿字替換一下,我親愛的親親,我那么愛你,所以才叫你親啊,如果我不這么稱呼你,還有誰可以是我的親親呢?”
而后世也以“卿卿”這個詞作為夫妻間的愛稱,活脫脫一副傲嬌可愛的畫面~當然,紅樓夢里說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不是這么回事。
這把狗糧,我吃了!
擦干眼角的淚水,我們看下一位,山濤。
山濤在竹林七賢中處于小團體的核心位置,一來因為他最為年長,二來他最早認識嵇康和阮籍,然后發現向秀又和自己志趣相投,于是介紹給了其他小伙伴。山濤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士及政治家,早年家貧,后來投靠司馬氏,當了官,為官期間用人尚賢,他也勸說嵇康一起從政。可惜嵇康天性不愛做官,寧死不從。這又是另一回事啦。
磚圖中的山大哥與王戎相對而坐,好像是在說干杯吧!我的朋友!不醉不歸~
阮籍:
這是一位不僅愛寫詩,很會寫詩,還很會唱歌的小伙伴。很會“嘯”。
走哪唱到哪,心情好了,來一嗓子,心情不好了,也用音樂緩解自己心中的痛苦。我們沒辦法聽到當時阮籍的歌聲,究竟是如何的唱腔被稱之為“嘯”,是不是就像書中所說的類似于信天游的唱法呢?高亢激昂。
翻看了下其他關于嘯的材料,在王摩詰的絕句《竹里館》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認為這可能是文人雅士抒發心中情懷的瘋狂大叫。這讓我想起很多人在登山時,到達山頂的時候都會對著空曠的山谷喊一句,我辦到了!
而也有人認為這是在古代很流行的一種聲樂藝術。類似于咱們現代人區分的美聲唱法呀,民族唱法呀之類的。搞不好如果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魏晉好聲音”的話,阮籍也許會是眾位導師瘋狂轉身的對象呢!
嵇康:
畫面中的嵇康眼神看著遠方,地上還有他的樂器。據歷史記載,嵇康身長七尺八寸,換算成現代的身高就是188cm,并且外形俊逸不已。古人有一句話描述“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八尺七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不僅有才,更要命的是還長得特別帥!渾然天成的帥氣感。更精通樂器,寫文章也是一把好手。holy high!
可惜男神并不長壽,他不愿意因其自身曹魏宗室女婿的身份,在司馬氏掌權后另攀高枝。讓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間。獨自在月光下,彈古琴,飲酒作詩。他不愿意向權貴低頭,寧愿和自己的小伙伴們玩兒在一起。遠離塵世。
后來大哥山濤從政后也有想法勸兄弟嵇康一起做官,可他不僅不聽,還寫了洋洋灑灑幾千字的絕交書信。意思就是你要去做官了,我不要和你這樣的人一起玩兒了!以后喝酒我們不要再約了。
后來司馬昭篡權的過程中,因為嵇康公然的和山濤撕,相當于當眾給了司馬昭一個巴掌,藐視他的權勢。司馬昭就指使當時的鐘會等人以搶占嵇康好基友呂安妻子并且誣賴呂安不孝順。嵇康作為一個熱血少年當然不允許有人這樣無視公理,挺身而出為小伙伴呂安辯解。
這樣好了,剛好讓司馬昭逮到了機會滅掉他。
于是有了竹林七賢中最悲傷的故事“廣陵絕唱”。
嵇康死的那天,群眾們紛紛來為他和小伙伴呂安送行。嵇康借來了琴,最后一次彈奏他心愛的歌曲《廣陵散》。
琴聲悠悠,不知道嵇康在死前回味自己這一生,肆意歡樂過,活的灑脫不羈,一曲奏畢,嵇康緩緩說道:《廣陵散》于今絕矣!
后世人也用《廣陵散》比喻了美好事情的消失。
三.《廣陵散》的來歷
江蘇的揚州在古代被稱為廣陵。
相傳這首曲子的誕生還有一個小故事。
某天,嵇康夜宿洛陽西華庭正在彈琴,彈奏的正是這曲《廣陵散》,不知不覺,時間已到了三更,嵇康準備收拾收拾休息了。但是發現一個老者正在專心聽琴。嵇康說,老人家,你也懂琴?老人說:略知一二。
嵇康年輕氣盛,就說那就請您指點指點,我彈得琴哪里不夠好?”老人家說,你的指法很熟練,可惜這一曲悲壯的曲子被你彈的委婉柔弱了。
嵇康羞愧得漲紅了臉,想不到這個看起來佝僂的老頭子還真的說出他的問題,于是懇求老人家指點。老人家讓嵇康點起紫檀香,洗手后,盤膝坐好開始彈琴。沉思許久后,老人家睜眼開始撥動琴弦,就像一湖平靜的湖水,泛開了漣漪。桐琴發出了陣陣沉悶的響聲,仿佛黑云壓城,令人感到壓抑、窒息。繼而,老人又奏出鏗鏘有力的旋律,猶如云開月朗,給人以希望、信心和鼓舞。琴聲戛然而止,嵇康才如夢方醒。此時,嵇康再看老人,雙目晶明,神采奕奕。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恭恭敬敬地懇請老人家把這絕技傳授給他。老人欣然允諾,就給他講起這古典的來歷。
《廣陵散》描寫的是勇士聶政的故事:
聶政的父親是一個鑄劍人,但是因為沒有按時完成韓王給得期限內完成任務,被刺殺。聶政為了要替父報仇,混進了宮里,但因為被侍衛發現,逃進了深山。后來他聽到韓王喜歡聽琴,于是打算以此作為契機,決定苦練琴技。為了不被人認出,他毀了自己的容貌,弄啞了自己,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彈了一首好琴。
他在韓國的京城門樓下彈琴,因為技藝精湛,過往路人紛紛停留下來,連牛羊都沉醉了。韓王大為震驚,并把他接進了宮里。在韓王聽曲如癡如醉時,聶政取出自己的匕首,刺死了韓王,然后他用刀割下了自己的五官,徹底毀容后揮刀自刎。官府懸賞千金,尋求此刺殺者的身份。
聶政的母親聽聞,嚎啕大哭,猜到了只有自己的兒子才會如此。他的母親告訴群眾,我的兒子為父報仇,但是為了不連累家人,毀掉了自己的容貌,我怎么能茍活于世!說完氣絕身亡。。
可歌可泣!嵇康更對老人佩服不已,更對自己起初的不尊重感到羞愧,老人沉默良久,才又說:“彈琴,單靠指法的熟練是不夠的,還要理解曲子的內容和精神,要把自己感情融化到琴曲中去,自己感動了,才能打動人。”接著,老人就親自指點嵇康彈奏。天快亮了,嵇康再看老人時,不知何時老人早已不見了。從此,嵇康的《廣陵散》彈得精妙絕倫。不畏強權,堅持做自己,這就是嵇康的人生信條,這首廣陵散就像嵇康的人生,寧為玉死,不為瓦全。
《廣陵散》先是輾轉于琴師們的手口之間,歷經九百余年后,終被有心的音樂家朱權記錄在《神奇秘譜》一書中。該曲分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后序五大部分,連開指共四十五段,成為今日得見的最長的古琴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