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我一直秉承著穿插閱讀的方式。
目前,一本會計書,每日一章,預計讀兩遍。一本名為《槍炮、病菌與鋼鐵》的社會學類書籍,每天看兩章。昨天剛剛讀完一本經濟學類叢書,一本人物傳記《富蘭克林傳》作為催眠或是打發時間。
按照我現在的閱讀效率,一個星期兩本書是有的。近兩天心態有些急,因為剛剛關注一位讀書大神,他推薦了很多不錯的書籍,使得我原本就是臃腫的電子書架更加沉重,閱讀已經更不上書籍收藏速度了,這使得我有些焦慮了。閱讀大神自己也出了一本書籍,想想包裹應該快到了,能夠出書,實力還是有的。他的一個觀點更是讓我備受打擊?,F代人偏愛電子書,紙質書籍銷量逐年下滑。他說看電子書籍的人更加浮潛,不如紙質書閱讀時那般深入。如果看的都是經典書籍,那么消化吸收內容的效果與紙質書差距很大。現狀是,我也是偏愛電子書籍的人,且能夠沉浸式閱讀的人。
當提到效率的時候,我自然是很在意的。試問哪位書友不想過目不忘呢?也許是花了錢,也許是有實物,可觸可感,自己在做紙質書閱讀的時候,的確節奏更加緩和。深度相近,差不多篇幅的兩本書,紙質書我一般花費八小時,甚至更多。電子書一般是六個小時內便結束閱讀。當然,自己能夠決定將其買下來的書籍,一是,確實符合自己閱讀口味。二是,即便是讀完了,也有再度翻閱可能性。三是,具備一定的收藏價值。所以按照之前設定的兩個條件,對于電子書籍是不太公平的。就像找女朋友和找老婆一樣,同是女人,可是考慮的因素定是差得遠的。再者,電子書籍實在是太便利了。我能夠借助的工具有手機,平板和電腦。這三個工具能夠覆蓋我生活中所有的場景,家里,辦公室,有座位的其他場景。這點書籍顯然無法做到,在家需要里臺燈近才好,在辦公室不能明目張膽的看書,在外要考慮更多因素。
我曾經是這樣安撫自己的。雖說電子書籍閱讀更為浮潛,紙質書學得更加扎實。因為電子書的便利性,使得閱讀量是紙質書籍的好幾倍,那么這種浮潛的缺陷就顯得不值一提了。因為隨著閱讀量的逐步積累,閱讀能力能夠得到提升,那么電子書籍閱讀方式里存在的浮潛,與紙質書閱讀方式里緩慢的扎實相比較,不分伯仲,甚至更勝一籌。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又到了發揮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時候了,發揮中庸之道,電子書籍與紙質書籍相結合的閱讀方式,效果倍增。不過,我現在買書多半是因為支持作者,或是包裝精美,并不是因為內容的因素。所以我買的書籍,多是小眾書,多半是心疼讀書人罷了。
近來,我發現電子書籍越來越貴了,可見現代人更加熱愛閱讀,也愿意多花些錢做些提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