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要上兩個軌道:
心態上軌道:療愈清理
行為上軌道:喜悅之道
--心想生
你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痛苦,要擺脫痛苦,你必須從所有的執著里出離。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為何會生氣,是否因為出現了與你期待正相反的東西?你的期待,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
? ? ――宗薩仁波切
當你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了指揮擺布你的能力。你將獲得自由,這就是出離。
在我們所謂生活的大電影里,我們知道那不過是一場電影,那全都是假的,但卻很少人擁有出離的勇氣。
? ? ――宗薩仁波切
宗薩仁波切:什么是真正的出離心
佛教徒幾年之后,你也許可以輕而易舉的出離很多過去無法出離的東西,你變的不再關心那些被認為很世俗的事物。
你不再翻閱汽車雜志,也不再留意開過你身邊的車是法拉利還是奧迪。不再關心精品購物雜志里那些漂亮的衣服和背包,不再關心哪家購物中心正在打折,也不再經常更新你的QQ版本。你甚至可以不需要肉食也可以不再抽煙。
可以說,你在這些方面出離的很好,你確實出離了一些東西。但是你可能會被另一些東西控制住,例如,你從肉食出離,卻走進了素食。你開始執著于素食,甚至認為肉食不潔,那些吃肉的人也會引發你的反感和敵視,這個時候,你應該從素食出離。你執著于吃素,而執著的直接結果就是制造出各種有害情緒,比如敵視。
同樣的,你可能不再關心張曼玉的新歡是黑人還是白人,不再關心最新款法拉利,也不再關心今秋流行的鞋的款式,但是你開始關心另一些東西,你開始關心如何弄到純天然的紅珊瑚佛珠,開始搜集各種佛像,開始關心高僧們的八卦,這表示你的出離并不徹底。你只是從一個籠子鉆到另一個籠子里而已。真正擁有出離心的標準就是,你可以隨時拋棄任何你熟悉的東西,你可以走出任何你習慣的場景。不會有猶豫,不會有不舍。如果你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你可以說你的出離心很完美。具有出離心的人可以接受任何改變,他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憤怒。記住,我說的是任何事情,不光是那些很世俗的事情,也包括那些你認為很神圣的事情,例如,拜佛的動作。我們經常因為改變而生氣,因為改變通常是對我們已經習慣的東西的冒犯。如果你還會被某件事情激怒,那說明你在那件事情上尚未出離。這些事情可能是對你來說比較重要的事情,你可能不會因為那些小事而動怒,但是一旦涉及你所認為的大事,你就可以了解到你是否具有出離心。如果你是一個愛車族,在早上發現你的車被劃了,你是否可以無動于衷。如果別人打碎了你家的窗戶,你可能會無所謂,因為那對你來說并不特別重要,但是,如果打碎的是你的面子,可能就有所不同了。你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你最需要出離的對象。但是,它往往是你最不希望出離和最難出離的東西,但你還是要出離。有時候,細節可以看出你的出離是否徹底,例如,你是否會因為有人不喜歡你所喜歡的貓咪而不快,你是否因為某人習慣于亂放牙刷而煩惱。有很多這樣的事情可以用來判斷你的出離心。如果你徹底的出離,你就不應該有任何煩惱,因為你拋棄了所有的執著。你不會因為有人告訴你她不喜歡你的貓而生氣,也不會因為有人亂放牙刷而煩惱。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該拋棄的是對一切的執著,而不是一切。擁有出離心并不表示你要離家出走,或者把財產全部捐出去。出離并不表示你一定要過密勒日巴那樣的生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出離同時也意味著如果要你去過密勒日巴的生活,你也不會推脫拒絕。以前有一位成就者,有一天一位客人前來拜訪,不過那位客人顯然對成就者所住的房子有些驚訝,他認為他住的房子過于豪華,那位客人并沒有打算把自己的疑惑藏在心里,他直接告訴了那位成就者他的疑惑,他說:我聽說您是一位舍棄今生者,但是看著你屋子里的那些東西,我覺得您似乎并不太符合舍棄今生的標準。
那位成就者微微一笑:舍棄一切并不意味著你我要象密勒日巴那樣生活,雖然我住在這樣的房子里,但我早已沒有了對這些東西的執著,我隨時可以走出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出離心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可怕,你無需擔心它會剝奪你的財產,或者會剔光你的頭,讓你和家人生離死別。你不必擔心失去任何東西,你需要放棄的,僅僅是執著,放棄這些對你沒有任何壞處,他只會使你更自由。但是放棄這些并不象我說的那么容易,它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一些技巧,和一個懂得如何讓你放棄這些的老師。
王陽明: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
王陽明的弟子問他:“那些偉大人物能做出驚天動地大事業,是不是預先都有計劃啊?”?
王陽明回答:“怎么可能有計劃。他們的良知光明,守株待兔而已。事情來了就做,事情不來也不去找事,不過是隨感而應罷了。”
--王陽明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陽明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快樂的人不需要宗教、不需要靜心。而人們渴望宗教、凈心,正因為我們選擇了不快樂。人們被金錢、名譽及權勢拖著走,遺失了生命真正的價值與內在的喜悅。停止向外張望,往內看,向內轉,起身找尋并探索自己的內在性、自己的主體性:喜樂不是由他處覓得的客體,它是你的意識,是你最深處的本質。
~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