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民事法律學習、實踐愛好者的書單
從大學本科開始,今年已經是學習、實踐法律的第11個年頭了,是時候對自己接觸過、讀過的書籍做個整理了,同時也為民法的學習、實踐愛好者提供參考。
1、民法導論書籍
(1)耶林《為權利而斗爭》
該書的作者是德國著名民法學家耶林。該書的主題:法律的目的是和平,而達到和平的手段是斗爭。法律受到不法的侵害時,斗爭是無法避免的。法律的生命是斗爭,即民族的斗爭、國家的斗爭、階級的斗爭、個人的斗爭。
推薦版本:
A、【德】耶林:《為權利而斗爭》,鄭永流譯,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B、王澤鑒:《民法總則》(最新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大村敦志《民法總論》
該書的作者是以為日本當代法學大家,大村敦志。該書雖然名為民法總論,實際上介紹的并非民法規范的解釋和適用,而是整個民法的基礎,準確的說,論說的系民法的整體和理念。尤其是第四章,高度概括了民法的通常研究方法。感興趣者可以進一步閱讀。
推薦版本:
【日】大村敦志:《民法總論》,江溯張立艷譯,王軼校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民法總論書籍
(1)基礎書:梁慧星《民法總論》
這本書目前已經出版至第五版,是根據最近生效的《民法總則》修訂的。該書的主要特色在于簡明扼要,且書中的大多數觀點為學術界的通說。
推薦版本:
梁慧星:《民法總論》(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2)進階書:朱慶育《民法總論》
這本書可以說是近五年最為暢銷的民法總論書籍,取代了之前龍衛球教授的《民法總論》的地位。該書的特色在于作者深厚的理論功底、鮮明的批判思維、完整的體系,給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本書已經成為筆者的床頭書,時不時拿出來瞅瞅、翻翻。
推薦版本:
朱慶育:《民法總論》(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3)高階書:
【日】山本敬三《民法講義:總則》;
【德】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
【德】拉倫茨《德國民法通論》
假如你已經讀完前面兩部著作,那么你可以繼續進級。這三本書,是我讀過的比較好的研究書籍,且各自有不同特色,分別闡述如下:
第一本書的結構、論辯色彩很濃厚,且作者的論述充滿了結構性、適用性、啟發性的特色。是我度過十分出色的民法總論類書籍。
第二本書的理論闡述、法律解釋、語言,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民法總論書籍。
第三本書的哲學味道、論述之全面,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民法總論書籍。
我想,假如給國內民法學者的論文做個研究的話,假如有一篇核心期刊的論文,沒有引用前面三本著作的話,我想可能是不存在的。
推薦版本:
A、【日】山本敬三:《民法講義:總則》(第三版),解亙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B、【德】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邵建東譯,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C、【德】拉倫茨:《德國民法通論》(上下),王曉曄、邵建東、程建英、謝懷栻譯,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3、合同法書籍
(1)基礎書:崔建遠主編《合同法》
這本書目前已經出版至第六版,估計馬上要出第七版了,因為《民法總則》已經生效,對于合同法學的總論部分還是有較大的修改。該書的主要特色在于簡明扼要,且每部分的作者都是合同法領域的大牛,如崔建遠、王軼、韓世遠、王闖等。最重要的是,該書的多數觀點,被司法實踐采納的頻率極高。
推薦版本:
崔建遠主編:《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2)進階書:韓世遠《合同法總論》;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上卷、中卷、下卷未出)
第一本書可以說是合同法領域的重量級著作,目前這本書已經出版至第三版。該書的特點有三個方面:第一,該書有解釋論,也有立法論,能夠滿足學習者和實踐者的需求;第二,該書大量運用比較法的方法,如學說沿革、爭議梳理,含有大量外國法的闡述,理論色彩十分豐富;第三,該書在理論論述的同時,注重司法實踐的援引。是目前合同法著作中不可多得的典范。
第二本書,可以說是理論研究的又一重量級著作,目前該書只出了上卷和中卷,估計下卷也快出來了。作者的這種學術態度,筆者十分佩服,對著作負責,就是對讀者負責。這套書,筆者并沒有讀完,但是期間最吸引我的,莫過于作者對目前合同法中的重要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對目前的爭議問題進行了論辯性的闡述。假如你是律師的話,那么這種論述,你會覺得很爽,因為不論站在正方,還是反方,都可以尋找到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同時也培養了論辯思維。
推薦版本:
A、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B、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上卷)(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C、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中卷)(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疑問:推薦完這兩本書之后,你會發現,合同法學的書,怎么只有總論,沒有分論呢?
對此,就筆者目前接觸到的書籍來看,合同法的分論部分,雖然寫的人特別多,但是絕大多數論著還是停留在解釋條文,羅列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的程度。你可以選擇直接讀法條,然后參照筆者推薦的合同法學的基礎書:崔建遠主編《合同法學》即可。
(3)高階書: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上、中、下)
假如你已經通曉了基礎書和進階書,覺得有必要深造或者加強理論水平。那么,筆者最為推薦的就是邱聰智教授的這套書了。這套書是筆者目前讀過的最好合同法分則(債法各論=合同法分則)的著作,其具有如下三個方面的特色:第一,論述非常全面、詳細;第二,體系性、解釋學非常到位;第三,作者觀點表述非常清楚,且邏輯性很強。
疑問:你推薦的邱聰智教授的書,全篇都是我國臺灣地區“民法”,且含有較多的文言文,讀起來有用嗎?
對此,就目前筆者閱讀的經驗來看,看這套書,一定要在手邊準備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全文,同時準備我國合同法法條,對照學習。另外,對于語言問題,其實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差距,該著作通俗性相較于老一輩的債法各論書籍(如史尚寬先生、鄭玉波先生)好多了。畢竟,這套著作讀下來,你會發現這點小小的障礙的克服,是非常值得的。
筆者建言,合同法作為民法學習的重中之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而且在司法實踐中,合同類的案件占有一半以上的民商事案件梳理。可以說,學好了合同法,民法學的知識水平已經達到了六七成以上。
不過,有一點比較遺憾的是,合同法的著作中,目前可以推薦的外國著作(翻譯為漢語的)比較稀缺,如日本法,目前只有我妻榮的;如法國法,目前沒有;如德國法,目前只有梅迪庫斯的(債法修訂之前的);如英國法,目前只有阿迪亞的《合同法概論》;如美國法,目前只有范斯沃斯《美國合同法》。筆者期待,國內年輕學者多注重引進國外較好的合同法或者債法著作。
4、物權法書籍
(1)基礎書:陳華彬《民法物權論》
這本書出版于2010年,我國的《物權法》已經生效三年。作者作為一直致力于物權法領域的青年學者,治學比較嚴謹。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濃縮了作者對物權法領域長達10年左右的研究成果,且能夠結合現行的立法、司法、學說,對整個《物權法》作出體系性、全面性的闡釋,對于物權法的學習者來說,難能可貴。
推薦版本:
陳華彬:《民法物權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提示:鑒于目前《物權法司法解釋一》已經生效,該本著作并沒有反映司法解釋的內容,故需要在閱讀該著作時,注意司法解釋對《物權法》的完善和變化。
若要推薦一本最新的《物權法》書籍的話,筆者推薦冉克平《物權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2)進階書:崔建遠《物權:規范與學說》(上、下)
接下來推薦一本合同法權威大咖書寫的物權法書籍,筆者認為,能夠同時在合同法和物權法著書立說的學者不多,能夠同時將兩個領域研究到位的學者更少,但崔建遠教授絕對是少數中的少數。這套著作秉持了作者一貫的學術風格,立足于解釋論,同時輔助以立法論。這套著作時筆者目前接觸的國內研究物權法最為全面、論辯性最為明顯的體系書籍,而且作者能夠兼顧理論與實踐,著實令人佩服。目前這套書已經絕版,故作者是否會退出第二版或者修訂版,值得期待。
推薦版本:
崔建遠:《物權:規范與學說(以中國物權法的解釋論為中心)》(上、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高階書: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中下)
【德】鮑爾、施蒂爾納《德國物權法》(上、下)
假如你想窺見物權法領域絕世高手的著作,那么筆者會給你推薦這兩套著作。第一套著作時華人領域研究物權法最好的學者的著作,這套書已經出版至第五版,而且可能還要繼續更新。記得筆者剛開始接觸這套書的時候,這套書只有上下兩冊,而且是32開的。(出版日期為1999年)這套書的特點是:對于物權法領域的所有規范作了極為全面、詳細的闡述,對于物權法領域的所有爭議問題作了細致的梳理、總結、論述,對于物權法領域所有的概念、原理、制度作了高屋建瓴式的闡述。絕對是研究、學習物權法不可或缺的著作。
第二套著作,是國內學者翻譯外國著作極為成功的典范。這點有兩個方面的理解:一方面著者和譯者均是德國和我國物權法領域的絕世高手;另一方面,翻譯的內容流暢、全面、準確。筆者在這里需要感謝這套書的幾位譯者,使得中國的年輕人能夠看到德語世界中物權法絕世高手的論述,能夠獲得領會物權法原理和精深理論的機會。這套著作的特色是:一,概念、原理、制度闡述清楚,耐人詢問;二,體系性、解釋性、論辯性強;三、內容全面、理論精深。
推薦版本:
A、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中、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B、【德】鮑爾、施蒂爾納《德國物權法》(上),張雙根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C、德】鮑爾、施蒂爾納《德國物權法》(下),申衛星、王洪亮譯,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疑問:你推薦的物權法領域的高階書,有一套是臺灣學者寫的,有一套是德國學者寫的,怎么讀?
筆者認為,這個提問其實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層面,語言表述和習慣差距帶給讀者的困擾;第二個層面,不同實體法規范造成的學習混亂。
對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供如下三則學習建議:
A、語言和習慣差距只能靠多讀,改變讀者自身的習慣來解決。畢竟,這兩套著作在我國大陸地區出版的時候,已經在語言表述上作了改善,沒有讀者想象的那么惱火。
B、這兩套書最好是在完成物權法的基礎學習之后再進行,否則容易發生概念、制度、原理上的混亂。
C、這兩套書的學習最好通過比較的方法學習,第一個是法條(臺灣地區“民法”、《德國民法典》)的對照學習;第二個是比較我國物權法學習的闡述學習。
5、擔保法書籍
(1)基礎書:高圣平《擔保法》
我國的《擔保法》包含了兩大類內容,一類是保證合同內容,如一般保證、連帶保證,另一類是擔保物權內容,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后來在司法實踐中,最高院出了《擔保法司法解釋》,對于《擔保法》的某些制度進行了完善和細化。后來,2007年又制定了《物權法》,該法對擔保物權的內容也進行了規定,并且規定《物權法》與《擔保法》不一致的,以《物權法》為準。這一點充分說明,從立法上來講,擔保物權與保證屬于不同的法律范疇,在未來制定民法典時,如何安排保證這一塊的內容,存在著不明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保證這一塊的內容,一定會在未來的民法典中體現。(此處省略無數字。。。。)
話說回來,筆者還是繼續推薦書目這個主題,這個領域的基礎書,筆者首推高圣平的《擔保法》,該書出版于2009年。至今已經有8個年頭了,希望作者對該書進行修訂,增加實務性內容。該書的特點:一論述內容全面,包括了保證和擔保物權的內容;二論辯色彩濃厚,比較法、法解釋學運用準確;三該著作積累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內容比較可靠。
推薦版本:
高圣平:《擔保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進階書:孫鵬《擔保物權法原理》、程嘯《保證合同研究》、程嘯《擔保物權研究》
擔保法博大精深,而且實踐性很強,若要在這個領域內著書立說,且能夠自成一套體系,對于作者的要求相當高。筆者要推薦兩位青年學者,一位是筆者母校的青年杰出學者,孫鵬教授;一位是筆者非常欽佩的青年杰出學者,程嘯教授。孫老師的作品《擔保物權法原理》,最大的特點是整本書充滿了理性和邏輯性,其功力之深、見解獨到,已經超越了該領域的其他作者。最難能可貴的是,該書的大部分章節都是作者深入思考,多篇學術文章的精品總結而得,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程老師的兩本著作,囊括了保證和擔保物權兩個領域,全面的論述了這兩個領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制度以及交叉內容,充分的運用了比較法及法律解釋的各種方法,對于爭論問題整理了各種學說,且對每一爭論問題,表達了作者的看法和理由,填補了這兩個領域的理論知識不足的境況。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兩本著作還兼顧了司法實踐的情況。
推薦版本:
A、孫鵬、王勤勞、范雪飛:《擔保物權法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B、程嘯:《保證合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C、程嘯:《擔保物權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6、侵權責任法書籍
(1)基礎書:程嘯《侵權責任法教程》
侵權責任這塊在司法實踐中發生的案件數量,僅次于合同法的案件。在理論上,書寫侵權責任法這塊的學者也比較多,尤其是在2009年前后,如王利明教授、楊立新教授、張新寶教授、王成教授、周友軍教授。筆者要推薦的這本書是清華大學程嘯教授所寫,該書的特點是:體系完成、法律解釋準確、結合理論與實務,是不可多得的侵權責任的簡明教科書。該書已經更新至第三版。
推薦版本:
程嘯:《侵權責任法教程》(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2)高階書:朱巖《侵權責任法通論》(總論)、程嘯《侵權責任法》(第二版)
在侵權責任法領域,要寫一本質量很高的書,并且達到像合同法、物權法那樣的高度,目前還沒有發現。但是經過筆者的篩選,目前在體系書這一層次寫的比較好的書有兩本,這兩本書都是目前侵權責任法領域的青年學者所寫,而且筆者發現,這兩位學者長期致力于侵權責任領域的研究,在該領域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筆者推薦的這兩本書,大概推薦理由如下:
第一本是侵權責任法的總論,分論還沒有出(十分期待)。總論部分詳細的論述了侵權責任法的概念、原理、關鍵性制度,整個論述過程中的論證和思維十分嚴謹,整本書充滿了學術氣息。
第二本書是作者《侵權責任法教程》的升級版本。除了延續基礎書的優點之外,作者還引入了充滿高科技氣息的二維碼(直接指向文章和案例),增加了該書的可讀性、實務指導性。目前該書已經是最為暢銷的侵權責任法的體系書了。
推薦版本:
A、朱巖《侵權責任法通論》(總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B、程嘯:《侵權責任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3)國外的教科書:
德國:福克斯《侵權行為法》、多伊奇《德國侵權法》
日本:吉村良一《日本侵權行為法》、田山輝明《日本侵權行為法》
美國:多布斯《侵權法》(上、下)
在侵權責任法領域,國外的立法也好,著作也好。筆者目前還沒有發現較為厲害的高階書(針對這一問題,可能是在傳統大陸法系,侵權行為法作為法定之債的一種,已經納入債法各論,沒有單獨著述的原因)。當然,可喜的是目前主要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侵權法的著作還是不少,筆者在這里羅列了五種,其中筆者看過的是福克斯《侵權行為法》,這本書是筆者書寫碩士論文的重要參考文獻,該書的說理性、實務性、論辯性十分好,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重點讀。另外,讀者可以重點讀讀其他四本。
推薦版本:
A、【德】福克斯:《侵權行為法》(第五版),齊曉琨,法律出版社2006版。
B、【德】多伊奇:《德國侵權法—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及痛苦撫慰金》(第五版),葉名怡、溫大軍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C、【日】吉村良一《日本侵權行為法》,張挺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D、【日】田山輝明《日本侵權行為法》,顧祝軒譯,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E、【美】多布斯《侵權法》(上、下),馬靜、李昊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7、民法方法論書籍
(1)基礎書:王澤鑒《民法思維》、楊仁壽《法學方法論》
民法的學習,除了知識的學習,還有一種至關重要的學習,即方法的學習。在民法領域,通常的案件分析,有兩種常見的方法,一種是法律關系分析法,一種是請求權基礎分析法。其中前者,筆者在大學時上法理學和民法的時候,老師講的比較多,自然較為熟悉,但對于后者,筆者是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才接觸到,當時看的書就是王澤鑒老師的《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現在更名為《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該分析方法強調的是一種體系化的請求權檢索分析法,各個請求權系按照一定順序來檢索,目的在為案件作最全面的分析,提供最優的解決方案。更為關鍵的是,這套分析法與具體實務中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對方的抗辯或者反訴,十分契合。王老師的這本書,完整的、系統的論述了請求權基礎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檢索體系,而且通過具體的例子來做請求權基礎的演示,對于法律實踐十分有用。筆者認為,若你想較快的進入實務,且成為專家的話,這本書載明的分析方法一定是你不可以不掌握的思維。
作為法律方法的基礎,法律解釋和法官造法的具體方式,十分重要。這套方法是民法區別于其他社會科學的特征,也是民法能夠進行科學研究和論證的基礎。楊仁壽的這本書,對于民法的解釋方法(包括文義、體系、歷史、目的、合憲)、法律漏洞的填補、法官造法等進行了較為精煉的闡述,且在開篇就通過一則案例提出問題,對于初步接觸民法解釋和適用方法的讀者來講,十分合適。
推薦版本:
A、王澤鑒《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最新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B、楊仁壽《法學方法論》(第二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2)高階書:拉倫茨《法學方法論》
若要在民法的方法領域,選取一本必讀書目的話,筆者強烈推薦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該本書是拉倫茨教授法學研究的頂峰之作,且該著作在德國民法上具有十分高的地位。該書從法學方法研究的對象法學出發,先后研究了法規范、案件事實形成及判斷、法律解釋、法官造法、法學外在體系及法學概念等法學方法上的重要議題和關鍵問題,作者通過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案例闡述,將法學方法的精髓解釋的淋漓盡致。筆者目前正在主攻這本著作,而且曾經萌發致力于法學方法研究的念頭。該本著作對于理論研究者也好,對于民法實踐者也好,均具有十分強悍的價值。當然,這本書的特點在于全面、深刻、準確、豐富、權威等等一大推優點。若非要雞蛋里面挑骨頭的話,這本書的唯一缺點就是很難讀懂,并且很難堅持讀完,不信,諸位讀者可以試試。(筆者有個想法:假如你有興趣,可以組建微信群來通讀、研究、運用該本著作,筆者的微信號:wanglv1988。)
8、王澤鑒教授書籍
只要學過民法的人,都知道王澤鑒教授,王老師被學界稱為“華語世界法學第一人”,這個稱謂怎么來的,筆者不知道。但只要看看王老師的著述、對于中國法學的貢獻,就可以判斷前述稱謂并不夸張。王老師雖然已經年過80歲,但是堅持每天寫作,每天解釋和適用法律,更為可貴的是,王老師每年都會來大陸地區進行學術交流,給大陸的學生做講座,講座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思路特別清晰、全程站著講,非常具有感染力。(筆者對于王老師佩服的五體投地,也希望在自己年老的時候,能夠像王老師一樣,保持學術、保持正能量)。王老師的著作,目前已經基本上在大陸地區都有簡體字出版,只有最近的一本著作《損害賠償法》未出(不過應該會在年內出版,這本書已經有繁體字出版,系統的論述了損害賠償的概念、原理、制度,且依然堅持法釋義學、比較法、案例的解說方式。)。就目前王老師的著作來看,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體系說。如民法總則、民法物權、債法原理、侵權行為法
王老師的第一類書,旨在為學習民法者建構基本的概念、原理、制度,通過法律解釋和案例解說的方式,向讀者展示各項制度和原理的核心內容。且大多的解說,主要系圍繞臺灣地區“民法”展開,期間還有一些比較法和法哲學的思想在里面。這類書,非常適合與大陸地區學者書寫的基礎書、體系說比較學習。
第二類,專題書。如不當得利、人格權法
王老師的第二類書,旨在集中向讀者展現民法領域某一制度的全貌,其中不當得利這本書,可以說是目前漢語學界難得的一本專題書,筆者在書寫碩士畢業論文時,集中參考了這本書,這本書對于不當得利的制度基礎、基本原理、給付型不當得利的構造、非給付型不當得利的構造、法律效果等,進行了精致詳細的論述。假如你對于不當得利制度很感興趣,則筆者首先推薦這本書。
人格權法這本書,王老師通過法釋義學、比較法、案例的方式向讀者呈現了人格權法這一新興領域的全貌。筆者認為,人格權法的保護從保守到開放、從判例法到成文法、從非財產性到財產性,充分體現了民法制度的博大精深,也充分體現了法律對社會發展適應規律。
第三類,學說與判例書,如“天龍八部”
王老師最為出名的著作,并非體系書和專題書,而是這一條被學界稱為“天龍八部”(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8本)的著作,這套著作與前兩類書籍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這套著作的寫作方式不是有理論到理論,而是由判例到理論再到判例/法律適用。這套著作實現了理論對判例的批判,判例對理論的修正,真正的達到了理論與判例的高度融合。每一篇文章都是針對具體的問題,每一個論點都是經過縝密的思考,每一個論證都是經過反復琢磨。這套著作,是筆者目前學習的典范,而且對于大陸民法教育的轉型與論文的寫作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作品。截止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華語學界的學者可以與之比肩。我想,這可能是,王老師被譽為“華語法學世界第一人”的真正緣故。
推薦版本:
A、王澤鑒:《民法總則》(最新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B、王澤鑒:《民法物權》(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C、王澤鑒:《債法原理》(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D、王澤鑒:《侵權行為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E、王澤鑒:《不當得利》(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F、王澤鑒:《人格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G、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1-8),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H、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重排合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9、實務類書籍
就筆者目前接觸的民法類實務書籍來看,對于初步進入民法實務行業或者是希望在民法實務行業提升業務水平的讀者來講,有三類書籍可供學習與參考:
第一類書籍,立法部門的釋義書
民法實務操作第一步就是要理解法條的含義,識別法規范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故作為實務工作者,最為直接的就是看法條。對此,通過學習立法部門主編的法律釋義,可以較快、較準確的掌握法律的規定。
推薦版本:
A、李適時主編、張榮順副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釋義》,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B、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2版),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C、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D、王勝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釋義》(第2版),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第二類書籍,最高人民法院的理解和適用書籍
針對法律的理解和適用,最高院近年來流行出理解和適用。如最近的《民法總則理解與適用》,該書全面的介紹了新的《民法總則》的條文,同時兼顧了司法操作和實務觀點。對于各地法院、法官理解和適用法律極為重要。筆者經常在承辦法官桌子上、書柜上,看到這套書籍。
推薦版本:
A、沈德詠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理解與適用(上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年版。
B、沈德詠主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重印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
C、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第2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D、杜萬華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
E、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
F、黃松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G、杜萬華主編:《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H、最高人民法院侵權責任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第三類書籍:最高人民法院的其他實務指導書籍。
除了前述兩種之外,最高人民法院還出版了如《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商事審判指導》等。均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反映最高院對各類案件的傾向性觀點和看法。
推薦版本:
A、已經更新至2017年第6期,網址:http://gongbao.court.gov.cn/PeriodicalsDic.html
B、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已更新至2017年第1輯,總第69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年版。
C、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二庭編:《商事審判指導》(已更新至2016年第4輯,總第43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