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上,
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向后看,我已經(jīng)活了一輩子,
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呢?
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
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沒有了嗎?
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
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楊絳
最先震撼我的是這句話,其次才遇到了這本書——《走到人生邊上》。
當時覺得這個“邊”字著實很有趣,好像是一條線把一道區(qū)域劃開,一個人走在上面,左右都是一種抉擇。就帶著對這個“邊”字的疑問,翻開了這本書。對人與鬼、命運等等等等人生問題的哲理性討論,透過文字讓我看見了“一個老人在懸崖邊上邊走邊思考著,是要留在這區(qū)域狹小的懸崖上束縛自由呢,還是毅然躍下尋求一個解脫?”的情景。
就好像一道道解不開的矛盾,哪一種立意是對,哪一種立意是錯?人為的定義本就決定不了是非。這些東西就如懸崖一般,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你卻說不上哪一種是絕對正確。人與鬼,哪一種是更真實的存在?因為參考系的不同,也就永遠沒有對錯。你不知道你困在崖山是否會有餓狼出現(xiàn),你也不知道你縱身一躍會不會幸運地得以生還。
一味地臣服,是要讓我們變得屈服于世俗眼光,還是要讓我們失去自我主見的,唯只能被困在這狹小山頂,只為取得所謂的生還?無論向前看與向后看,這塊崖上,究竟留下了關(guān)于你的什么?只有一塊塊膝蓋跪下而凹陷的深坑罷。
走在崖的邊緣,看著下面的無盡深淵,你清楚底下廣袤無垠的平原才是你要的,可你清楚你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順應(yīng)心靈,還是屈服世俗?這又是一道哲理題。
其實我們一直走在人生的崖緣。太多的抉擇,鋪成密密的小點,多得連成了一條射線。每個人的人生基礎(chǔ)都是一條射線,為什么有的人能彎曲出絢麗的花紋,而大多數(shù)的人一生只能是一條平淡無奇的線呢?因為他們敢闖,他們敢選擇不一樣的選項,敢跳下“懸崖”,敢擁抱屬于自己的天空。到他們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后,困在崖上的人們唯有羨慕的眼神,但連模仿的勇氣也沒有。
“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狹窄的崖緣上,拿什么來探索?縱下懸崖的那一刻,已經(jīng)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