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是一本經典且實用的溝通類書籍,對溝通,尤其是對于親密關系的溝通提供了非常有效且實用的方法。我在認識這本書之前已經聽很多人介紹過,現在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在開始讀,重讀或精度。
這本書很容易讀,章節主題清晰,每一章節之后還有小結及實踐練習,內容和方法看起來簡單,但其實實踐有難度,在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自我提醒和修正。
這本書共有十三個章節,我認為全書內容可以劃分為三大塊:一是介紹什么是非暴力溝通;二是介紹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三是在我們實際的溝通中,怎樣實踐非暴力溝通。
一、什么是非暴力溝通?
本書作者在引言中寫到:
“我認識到語言及表達方式的巨大影響。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論是語言、精神或身體的暴力,還是家庭、部落以及國家的暴力。
在我的生活體驗中,確實感受過語言和溝通的暴力對自己的負面影響。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個人認為不好的溝通方式有三種:
1、冷暴力溝通,即拒絕溝通,直接無視對方存在,有家人有朋友是這樣的處理方式,不管你說什么,都只會被沉默以待,不管說什么做什么,面對的好像就只是一個黑洞,這對人的傷害非常大,反思自己,曾經也有過這樣的處理方式;
2、暴力溝通,即通過打擊、指責、批評,或者利用情感故意讓人內疚、慚愧,從而讓對方達成自己的目的,這些方式都會讓人產生自責或消極的情緒,本書中提到四種異化的溝通方式:道德評判、進行比較、回避責任和強人所難,這些估計很多人也都遇到過。
3、反向溝通,表面看起來大家在溝通,實際上可能是明夸暗諷、或者顧左右而言他、或者說一些敷衍的話回避問題,根本無法就實際問題達成一致意見,這事實上就是無效溝通。
舉個例子,冰冰加班回到家,看到飯桌沒有收拾,鍋碗瓢盆沒洗隨意堆放,累了一天的冰冰看到這些亂糟糟的情形就很火大,而她的男朋友牛牛正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或者打游戲。這個時候冰冰會怎么辦?
1)很生氣,但是什么也不說,默默地收拾干凈,然后越想越委屈,越想越生氣,越想越壓抑,而她的男朋友牛牛什么也不知道;
2)很生氣,立刻指責牛牛,家里亂七八糟的,你怎么這么懶,回家就知道玩,什么也不做,聽到指責,牛牛可能會駁斥反擊爭吵,或者默默在冰冰的指責中很不開心地去洗碗,然后可能會只洗了碗,沒有洗鍋擦灶臺,然后冰冰一看更生氣,再次指責牛牛偷懶,再一輪相互指責爭吵;
3)很生氣,但是壓住心中怒火假裝溝通,玩手機玩得很開心啊?
這三種溝通方式雙方都無法了解對方的感受和需求,因此也沒有辦法解決實際問題,反而讓雙方情緒激化,互相遠離。
本書作者提到,面對語言和溝通的暴力,“我后來發現一種溝通方式,依照這種方法談話和聆聽能使我們情意相通,樂于互助,我稱之為“非暴力溝通””。“非暴力”一詞,是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愛。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的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二、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四要素是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再具體的說,就是在溝通的過程中需要厘清以下四個問題:
1、什么是我的觀察?要區分觀察和評論,觀察是客觀事實的描述,如果把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于聽到評論,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2、我的感受如何?要體會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要區分感受和想法,感受是描述自己的心情狀態,想法則帶有評判。
3、哪些需要(或價值、愿望等)導致那樣的感受?自身什么需要被滿足了,什么需要滿足導致那樣的感受。要學會觀察自己的內心,挖掘自己的需要。
4、為了改善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請求是什么?應該盡量借助具體的描述提出我們的請求,而不要使用抽象的語言,同時要區分請求和命令。命令是通過責罰的威脅來達成溝通的目的,會讓人產生非常不愉快的體驗。
拿上面的例子來說,這個時候,如果采用非暴力溝通方式,冰冰應該是這樣說“大牛,我下班回來看到飯桌沒收拾,碗筷沒洗堆在廚房里(觀察),我覺得很累并且不開心(感受),因為我希望我們的家是干凈整潔的(需要),你可以先把飯桌收拾一下,把廚房的碗筷洗了,同時把灶臺擦干凈嗎?(請求)”
對于以上四個要素,在實踐過程中,我個人認為最重要也最難的是覺察自己的需要。感受的根源來自于自己內心的需要是否被滿足。我們有時很難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察覺到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要是什么,自己都察覺不了自己的需要,就更沒辦法想他人發出明確的請求。
你會跟朋友抱怨說:你一點都不關心我,或是你太冷漠。但是你這么說的時候,對方可能并不知道他應該做什么。這時如果你能安靜下來,覺察自己的內心,可能你認為自己需要陪伴、需要分享,然后想什么樣的做法或方式可以達成自己的需要,再明確的表明自己的請求,這樣才能達成有效溝通。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的需要分五個級別,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本書提到,人的基本需要有七類,分別是:
1、自由選擇
選擇夢想/目標/方向
自由制定計劃來實現這些夢想、目標和方向
2、 慶 祝
慶祝生命的創造力以及夢想的實現
紀念人生的失落:親人的去世或夢想的破滅等(表達哀傷)
3、 言行一致
真誠創造 意義 自我肯定
4、 滋養身體
空氣 食物 運動
免于病毒、細菌、昆蟲及肉食性動物的傷害
休息 住所 觸摸 水
5、 玩 耍
樂趣 歡笑
6、 情意相通
美 和諧 激勵 秩序 平靜
7、 相互依存
接納 欣賞 親密關系 社區 體貼 成長
安全感 傾聽
誠實(誠實使什么能夠認識和超越自己的局限性)
愛 信心 尊重 支持 信任 理解
在運用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中,需要不斷自我反省,自我察覺,了解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這其實也是一個長期的自我探索的過程。
書中還提到人的成長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情感的奴隸,犧牲自己為他人負責,壓抑自己的需求,然后自己會覺得委屈,情緒無處表達,變得壓抑;
第二階段,是面目可憎,這個階段會意識到為了達成別人的需求委屈了自己,開始拒絕他人,首先考慮自己的需求,為自己負責,但會心存疑惑,對他人開始變得冷漠和態度生硬;
第三階段,是生活的主人,這階段會變得接納自己,在對自己負責的基礎上,也變得樂于接納并幫助他人。而這個階段幫助他人不是出于責任愧疚類似的消極情緒去“不得不”幫助他人,而是以真心和愛,積極樂觀的情緒主動“選擇”幫助人。
書中關于個人成長這段話讓我開始反思。我是一個很容易自責,且不會拒絕別人的人,很在意他人對我的評價和要求,大多時候會優先考量別人的需求,導致自己很容易被別人的價值觀和評價綁架。但確實有時候別人的需要和我自己的需要是相悖的。以往我一般會壓抑自己的需求去滿足別人,導致自己委屈不太開心。看到這段文字之后,我也開始反省自己,怎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察覺自己的需求,要認可自己取悅自己之后再考慮他人。
我也認識一些在第三種狀態的人,他們真的非常棒,他們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對自己負責,但也非常考慮他人,跟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感覺是如沐春風,如果你剛好有事請他們幫忙,他們一定不會讓你覺得是你給他帶去麻煩,而是非常剛好要做這件事。認識這樣的人真的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三、怎樣實踐非暴力溝通?
個人認為第三部分講的是怎樣實踐非暴力溝通,主要是從他人、自己、自己與他人互動三方面考慮。
1、學會傾聽
傾聽需要先放下自我的判斷和想法,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在傾聽的過程中應保持關注,并適時給他人合適的反饋,反饋時最好用疑問句,引導他人表達他的感受和需要。
但是當我們自己痛苦到無法傾聽時,需要暫時放下傾聽他人的想法,先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我們可以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聲說出自己的請求和需要,或者換一個環境。
2、愛自己
當自己表現不完美時,可以體會自己的憂傷,學會自我寬恕,千萬不要自我懲罰。
人應該合理的評價自我,觀察自己,專注于自己尚未滿足的需要,不要依賴后悔、慚愧或內疚等消極心理來做自我改變,要讓愛主導自己的成長和學習。
在自我的需求未被滿足時,不要壓抑自己,要充分表達憤怒,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為:首先停下來,其次想想是原因使自己生氣,然后體會自己的需要,最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我們愛自己,需要先了解自己,表達憤怒是為了發現問題,而不是單純發泄,最后要做的是解決問題,不要讓情緒主導自己。
自己變自由后,與他人的時間才能真正開始。
3、與他人的互動
與他人溝通時,必要時可使用強制力避免傷害,運用強制力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
情緒低落的時候,不要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問題,而需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求,使內心逐漸變得平和,然后采取積極的行動,去獲得生活的熱情。
在與他人交往時,表達感激。在真誠的感激時,我們應表達清楚:1)對我們有益的行為;2)我們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3)我們的心情如何。
四、實踐感悟
這本書十三章的篇幅,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非暴力溝通四要素,即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他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方法,并給出了一個類似于公式一樣的溝通模型。看完這本書,剛開始可能會有一點興奮感,以為只要按這個模型套用就可以了。
但其實,在實際的溝通中,并不是那么容易。之前羅盼在分享這本書的時候,她認為非暴力溝通歸根結底是三個詞:獨立、同理心和自省。我非常認同,但如果是我的話需要再加一個詞耐心。
1、耐心
如果雙方都有溝通的意向,采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可以讓大家心態平和地觀察自己,體會和表達感受,發覺需求,并明確提出請求。大家互相體諒,可以盡量避讓情緒的誤區漩渦。但在溝通的過程中其實不斷的反復,也需要不斷的覺察反省,這需要非常多的耐心。你不能想象一個脾氣非常暴躁且沒有耐心的人怎樣去體會自己,了解他人。
如果是和一個不了解非暴力溝通的人去實踐這種溝通方法,就更需要耐心去溝通,去傾聽,去了解,去幫他發掘他的需要。個人感覺這其實非常難,需要不斷的實踐學習。
2、獨立
之前聽羅盼分享這本書時提到對獨立的理解,非常認同她的說法,深以為然,以下借用她的話。
非暴力溝通是以尊重和理解為前提,而尊重和理解的前提則是獨立。這其中獨立有兩個意思,一是自身的獨立,你是否有自己思想的獨立性,你是否明白自己的原則性,是否能區分自己和他人的邊界;二是你是否認可別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獨立的存在,你沒有辦法像擁有一個事物一樣去擁有另外一個人,你要認可他人是可以作為獨立個性去發聲,去選擇。
對上面這一段話,也可以理解為相信自己,相信別人,并明確自己和他人的界限。
3、同理心
所謂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也就是盡量去試圖理解和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雖說感同身受跟難達成,但至少要先放下自己的評判和想法,全身心地去傾聽他人,體會和理解他人之后,才能以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去體諒。
3、自省
在實踐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不斷地將自己從當下的狀態中抽離出來,覺察自己,不斷反省,了解自己。
在悲傷,憤怒,委屈,抱怨的時候,提醒自己,能不能安靜下來,平和下來,覺察并反省為什么自己會這樣,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是什么需求沒有被滿足,有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讓自己內心逐漸平和,再想辦法解決問題。
五、我們學習是為了什么
寫到這里,突然想到一點題外話,我們不斷的學習是為了什么呢?
之前看到青莞在影評里里寫到類似下面的話,覺得非常好。
甄嬛被華妃皇后欺壓,她對抗,變得更厲害更精明更心狠手辣,奪得高位再打敗她們,可是她也變成了自己當初不喜歡的那一類人。然而她又得到了什么呢,斗來斗去,把仇人都斗死了,自己的好友親人也沒了,只剩自己高處不勝寒,然后下一代再重復一遍她們的斗爭歷程而已。
大長今也曾經被欺壓,她的母親曾經被迫害,在與仇人對抗的過程中,她反省到難道自己也要成為仇人那樣的人嗎?答案不是,所以她沒有以黑制黑,以暴制暴,而是將更多的心思放在學習和自我成長上,最終成就了自己,成就他人,而變成一個有創造力有價值有意義的人。
放到我們當下來說,我們肯定也會遇到過不好的人,不好的事,那我們要怎么辦,留在那個漩渦里周旋抱怨嗎?美好的事情,有意思的事情那么多,我們究竟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哪里呢?我覺得應該是了解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往自己更想要的更美好的更有意思的地方去,如果有什么扯住了你的手腳,狠心踹開它,然后向著陽光奔跑吧。
我們不斷的學習,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跟那些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價值或世界對抗,不是為了打敗他,踐踏他,而是為了能成就更好的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成就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