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叫囂了這么久? 為什么不開戰?——深度文章:戰爭對于各類物資的需求有增無減,也因此軍迷常說一句話:戰爭拼的就是后勤。從二戰時的德國、日本,到現代的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其實都說明了這個道理!一場戰爭主要的物資消耗可分為:油料、彈藥、給養、醫藥、備件等,數量上油料與彈藥占絕大部分,其中彈藥為最主要的物資。彈藥的消耗速度往往超出人員的預期,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戰前以軍,預計對炮彈的消耗量為每門炮每天100發,實際為400發。
為了保證戰爭之所需,各國采取了許多辦法,比如:彈藥標準的選擇上非常小心,往往寧可保守也不激進,許多彈藥可以說,使用年代已非常久遠了。別看許多彈藥已連續推出多種型號,可是基本尺寸卻沒變過。力求簡化口徑,以便提高保障效率。
如果讓印度將軍來解說什么叫標準化,也許他的回答絕對不比別人差,可惜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幾乎可以讓人頭暈!印度軍方習慣于引入最先進的東西,什么東西好就把什么東西搬回家,至于由此引發的后勤問題則根本沒考慮好,至今印軍也沒有進行統一整理的想法。
總是喜歡各種不可制式的裝備雜亂在一起。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張照片之中,幾乎每個印度士兵都拿著不同的裝備,往往一細算,所配用的子彈什么,竟達到3種以上,別人把步兵連以內,使用兩種步槍彈都視為大麻煩,印度卻在步兵班組中,實現了槍彈不通用,生怕麻煩太小。
多種裝備,多種制式,讓需要保障的彈藥等物資種類太多,有限的資源被分散使用,于是到了使用時,才發現某個急需的彈藥竟然儲備量有限,也就是發生在99年時,沖突剛開始,即馬上要向國外訂購155炮彈的事情。
印度的宣布之中,其山地部隊為其最精銳的部隊,可是缺少標準化的裝備體系,以及讓人頭暈的后勤管理水平,連冰川地區作戰所需的防寒服,靴子等竟然也需要戰時緊急訂購,顯然印度并沒有預計到可能發生的情況。(認識這一點很危險!)盡管近年來印度軍方一直吹噓,進口了各種武器,但讓人無法相信其精銳之說,也怪不得中國人看不上印度,(記住,中國不是不敢!)這兩年印度媒體叫喊,頻頻發出言語上的挑釁,可惜卻引不起什么反應:無人喝彩!
關注微信公眾號:lanjiaojituan ,發現更多精彩文章!